普通用户在使用谷歌的搜索引擎时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用户信息和搜索数据等记录会被谷歌保存长达18个月。
谷歌的触角已经无处不在,提供的服务包括博客、电邮、即时通讯、网上购物、社交网络。谷歌甚至进军医学界,在美国推出在线保健服务。
美国一间规模很小影响却很大的组织数字民主中心的执行总裁杰夫?切斯特曾邀参观谷歌总部,他对所见到的一切都不感到突然,他说,“谷歌的作法让其他传统的游说方式羞于出街,他们邀请政治家来到华盛顿总部,建议他们如何利用谷歌来赢得选举。谷歌俨然已经成为民主党的宠儿;而如果奥巴马当选,谷歌在华盛顿的地位毫无疑问会得到加强。”
布尔斯汀则对此很不以为然,他说谷歌的对手们如微软、AT&T、Verizon在游说上的投入更大,而且做的时间更长。他称切斯特的说法“滑稽而又一无是处。”坦率的切斯特则反唇相讥,称“谷歌一直十分伪善。他们总会给自己的行为抹上一层数字的光环,他们应该敢于承认这些都不过是强大的市场手段,应该采取安全措施。谷歌声称他们是在提供信息,而实际上却在那儿收集信息及发布广告赚钱,这一点他们就是不愿承认。”
这些关切并不仅仅发生在美国。英国文化特别委员会的主席约翰?韦廷戴尔就曾和谷歌有过几次交锋。最近他还说,YouTube应该采取进一步措施阻止攻击性的内容出现。“毫无疑问,他们不是一般的强大,”他说,“很多人关注他们对互联网广告业的统治地位。当有公司如此强势的时候,我们当然要对其多加注意。还有一个问题,基于行为习惯上的针对性广告需要收集更多的用户行为(进而牵扯到隐私安全的问题)。”
2006年,谷歌收购了YouTube,作为传统媒体世界的扰乱者,谷歌吸引了世人的关注。谷歌让网民自由地上传和观看视频短片,但电视和电影行业却对此感到惊慌失措。去年3月,传媒巨头维亚康姆(Viacom)将谷歌和YouTube告上法庭,指控两公司“大规模蓄意侵犯版权”,并要求超过10亿美元的损害赔偿,引爆新旧媒体角力的议题。
布林和佩奇的目标是,把全世界的信息都组织起来,让全世界的人都能使用。如今,谷歌的触角已经无处不在,提供的服务包括博客、电邮、即时通讯、网上购物、社交网络。为了对抗微软、进军办公领域,谷歌推出了文字处理程序、电子制表软件以及其他一些工具。目前,谷歌正在构建移动电话的软件平台,这也许将挑战苹果的iPhone。今年7月,谷歌正式推出名为Knol的在线百科服务,向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发起直接挑战。在美国,网民可以通过谷歌在线保健服务(Google Health)建立自己的健康档案。谷歌还提供语言翻译、语音识别和视频搜索等服务。布林和佩奇甚至把目光投向太空,抛出2000万美元悬赏民间探月先锋。研制出无人驾驶月球登陆器并成功登月的私人企业可以获得这2000万美元的奖金。
巨量搜刮世界资讯
目前,谷歌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隐私,谷歌一高层曾将此形容为“原子弹威胁”。谷歌信息收集功能的强大,前所未有。用户每次用谷歌来搜索,输入的内容、时间和日期,IP地址以及计算机上唯一的Cookie ID(能够识别用户身份)都将被记录下来并保留18个月。如果你登陆了谷歌的任一个性化服务,比如在线支付系统,该公司将会收集所有与你的登陆名相关的资料。谷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你的喜好,给你更好的搜索结果,然后把你列为相关广告的目标客户。
不久前,谷歌宣布完成了对网络广告商DoubleClick(双击)的收购,再次给人们敲响了隐私安全的警钟。有人反对说,这样会造成该广告公司对互联网广告的高度垄断,扩大了对用户个人资料的收集范围。欧盟委员会也曾经表示没有他们的同意,谷歌休想收购“双击”。可是谷歌公司强大的说客们游走于美国和欧洲,极尽游说之能事,终于在今年3月,谷歌对外宣布已经完成对“双击”的收购。这是截至目前为止,谷歌历史上最大一笔收购,斥资31亿美元。有些政治家例如民主党参议员赫伯?科尔等曾发出后知后觉的质疑:谷歌公司是不是成长地太快了?两周前,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还就谷歌及其他几家公司如何对互联网用户的上网行为进行跟踪一事进行了听证。
在硅谷开企业的英国作家安德鲁?吉恩也对互联网空间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警告。“在短短的十年间,Google搜罗到的个人信息比世界上所有政府收集的信息加在一起还要多。前东德安全部“斯塔西”以及前苏联克格勃与他们相比,简直就成了文盲老太太。这个问题太举足轻重了,如果有着恶劣企图的人掌握了这些资料,一夜之间就能够变成不可一世的混世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