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良久,段晖决定离开他创立两年有余的一见网。对于这名不过29岁,却参与过百度创业阶段的年轻人,生活就像一场盘旋。2003年他离开百度时,已经是公司技术委员会五人组之一。2005年,他开始创业,天使资金来自于百度联合创始人徐勇,合作伙伴是百度的另一名前同事林应明。
创业之初,他们试图按照自己的兴趣点,开发一种视频播放提速技术。但随着项目的深入,以及一家名叫YouTube的美国视频网站的高速兴起,让他们决心加入更大的游戏。 但不太凑巧,一见网并没有迎来“美国偶像”式的快速腾飞。稍早成立的土豆、优酷等对手比一见网获得了更多的钱和用户。而视频这个对服务器和带宽需求都极高的领域,让一见网的资金相当吃紧。
如果说百度早年的成长经历教会了段晖什么,那就是在坚持中不断调整战略方向。意识到自己身处红海,以技术见长的一见团队转型切入到社区领域,同时关闭了视频业务。新的目标:MySpace。
但就像前3721创始人、奇虎董事长周鸿祎度评论的:“现在中国我估计至少现在有两百个网站在学YouTube,有五百个网站在学MySpace”。一见网似乎又一次搭错车了。后来,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业务方向调整:从提供自定义墙纸,到最近开发的追踪网络信息的客户端Track。段晖说,有时候,他会问自己:如果当年自己坚持做视频播放提速技术, 今天会不会不同?
答案付诸阙如。但可以确定的是,即使一见网成为“中国的YouTube”,日子或许同样并不好过。目前这一领域的领跑者之一土豆网已经在四轮融资中募集了8500万美元,但明确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仍未出现,太过复杂的股权结构让它的未来难以琢磨:是否像新浪一样利益被股东割据?业内有传闻说,最近土豆网的董事会上,王微几乎不予发言。而随着相关政策部门对视频网站监管的严格化,身份的合法化问题就变成了艰难的一跃。6月,融资超过3000万美元的我乐网就被突然关闭了38天。
无论如何,对于段晖而言,在未来几年内亲手创立一家百度的可能性似乎越来越小。2008年4、5月间,在迅雷联合创始人邹胜龙的几次游说之下,段最终成为其北京技术中心负责人—— 在一些精明的风险投资者看来,迅雷、51.com和校内网是2005年以来这一拨网络创业公司中仅有的三家可能成为重量级选手的。
这种判断或许并不能得到所有人的同意。如果说第一波网络创业潮中,诞生了腾讯和百度两家市值逾百亿美元的公司,新浪、阿里巴巴、搜狐、网易、携程、盛大六家市值超过十亿美元的公司,恐怕最乐观的预言家,也不敢在今天宣称,五年内会有类似规模的八家中国Web 2.0公司。
这正是真正的问题所在。人们曾以为Web 2.0时代将创造出更多的顶尖公司和更多的财富,人们似乎也几乎不怀疑互联网业将像汽车、家电等行业一样变成百年产业,这就意味着Web 2.0之后,还有3.0、4.0…… 但有两个因素让种种想法显得过于天真。
首先,中国的收入模式与美国仍有巨大区别。如果说美国每家用户群足够大的网站都有可能通过网络广告养活自己,在网络广告市场远未成熟的中国,Web 2.0这种新的媒体形态却很难被接受。而另几种模式:无线增值服务已经几乎被电信运营商把持;网络游戏是个独立的体系,并不适于每家公司;电子商务则仍不成规模。
其次,虽然创业者们不可避免自视为更创新者,2000年以前创建并在过去近10年间奠定壁垒的老牌网站们,实则早已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与美国的网络巨头们不同,它们很少收购,更倾向于在后来者开创出一个行之有效的产品模式之后自己跟进。屈指数来,在国内具有极大影响力的网络公司至少包括新浪、腾讯、百度、阿里巴巴、搜狐、网易等。
曾有一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像谷歌撬动微软一样成为颠覆者。比如方兴东曾试图以博客中国超越新浪,但当博客这种模式被证明拥有市场,新浪、搜狐、腾讯等纷纷介入,让博客中国不可避免的沦为落后者。没人知道,同样的命运是否会降临在依靠巨资建成但依然脆弱的视频网站头上。
“上一波创业时,哪里都是空地,你占一片就可以。但现在,已经有几个大城市了,我们只能做游击队,一边找几片相对肥沃的草地,逐渐变成小村庄,再变成城市。一边寻找其它草地。”在一次采访中,千橡集团创始人陈一舟对《环球企业家》称。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但即使如此,千橡仍走了很多弯路,直到今年,陈一舟终于落脚于校内网,并因此融资4.3亿美元。
但这或许也将是最后的机会窗口。“校内和51都是在腾讯还没有充分重视的情况下起来的,但是从今年起,腾讯在这边肯定会调整战略”,奇虎创始人周鸿祎对本刊说。
2008年7月24日,当《环球企业家》专访马化腾,问到这个掌舵着150亿美元市值的腾讯的创始人,如果他从今天开始创业,会选择什么业务切入市场。他的回答是:“我只能做自己有兴趣的事,一点点探索着做好,不能去考虑外界的情况。”原因是,网络的核心产品——门户、即时通讯、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已经被割据,未分胜负的只有两个:视频和SNS,但也有了很高的门槛。马化腾承认:“现在很多人还想在网络上打造10亿美元公司,已经比较难了。”
或许比某一家公司得失更让人担忧的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创业时代是否即将终结? 如果寡头垄断格局已定、新的商业模式晦暗未明,而中国的网络用户在3年内达到5亿级规模的临界点,就的确很难想象,按照既有打法——将美国模式本土化——未来究竟还有更多的创业空间?至少,目前而言,绝大多数风险投资机构已经不再将网络创业公司视为自己的考察重点。
进入2008年,虽然仍有创业公司出现,比如百度前CTO于2007年底创办的爱帮网、互联网老兵谢文于2008年打造的一起网,但显然,无论从创业公司的数量,还是投资者的热情来看,都与2005、2006年时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