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于总的过程中,虽然我们谈的大都是创业的艰辛与煎熬,但他一直由衷的感慨:做互联网真幸福!而且这种幸福的感觉溢于言表,想来在他180天创造互联网奇迹后,在通搜时代走上平稳快速发展轨道的今天,他更是忙并幸福着。或许正是缘于对互联网的热爱、对创业的执著,所以苦也幸福,累也幸福!一旦把这种挚爱化做创业的动力,成功当然就在不远处。
一杯清茶,一支清幽的旋律中,于总娓娓道来创业的阵痛与欢乐……
创业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在谈到创业成功时于总更多的是强调创业要讲天时、地利、人和,他认为这些都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通搜时代创立的过程中,正是顺应了这些有利条件,才在这么短的时间创造出今天的非凡成就。他这种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是他们这种善于发掘机遇并时刻做好准备的状态给事业的成功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俗话说的好:机会总是光顾有准备的人。
谈起当年,于总说那场令中国人刻骨铭心的非典是互联网的转折点,也是自己创业的契机。非典使人们缺少了正常生活的信息来源渠道,为互联网的应用和繁荣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那时第二论互联网才刚刚兴起,严格意义上说,非典后互联网才真正有互联网的样子,之前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大都是惨淡经营,包括著名门户网站的赢利也非常有限。非典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互联网风潮,外部的形势一片大好,而且业内出现了许多鼓舞人心、鼓舞士气的事迹,互联网企业纷纷上市,并开始真正大幅度赢利,这都刺激着年轻而充满激情的于总跃跃欲试的创业冲动。正是那时,他从著名的互联网门户公司出来,在互联网理性繁荣的大背景下,满怀激情的与别人一起开始了合作创业历程。
99年于总大学毕业后便踏进了互联网行业,看好这个行业前景,并一直从事相关职业,他的青春、理想、激情和事业定位都在这个行业,业余是个超级大网虫,他的生活与“网”早以密不可分。其实有很多不错的机会可以进入到其他行业,工艺美术毕业的他都放弃了,惟独钟情于互联网。相比传统行业,作为朝阳产业的互联网确实有她独到的魅力,吸引于总等无数有志青年踏入这个行业并甘愿为之奋斗不已。
于总坦言,当时之所以想到要创业,实际上受到了很多朋友的鼓舞,当时正值人生的转折点,加之骨子里不甘平凡生活,内心积聚着强烈的创新冲动,在人生阅历和工作经历都已经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再继续服务于别的公司可能很难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自我认同,于是想到了自己去做事业,做一份基业长青的事业。对他来说,理所当然的选择仍旧是他的最爱——互联网,当时他看好两个行业:一个是招商,一个是医药行业,于是便想着通过网络把二者结合起来。
他认为网络招商作为整个产业链中关键的一环,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上游有众多的大、中、小等不同档次的急需招商的企业,下游市场更是无限大,凡是有一定资金的人怕是都有创业的需求。网络招商作为一个中间环节,为上下游搭建了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它有最终的买主,有最终的需求,能更好的促进整个产业链良性循环。结合中国的国情,他认为20年改革开放造就了三大浪潮:白领创业潮、下岗工人创业潮、大学生创业潮。当部分白领做到一定阶层,完成个人原始资本的积累,有车、有房、有存款,单纯为别的公司打工已经不能满足其精神追求和自我价值的认同,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创业愿望;再者,随着改革的深入,出现了大批的下刚工人,政府给予他们一定的补贴买断工龄,中国人勤劳、智慧不会坐吃山空,同样他们也会找项目创业;第三,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容忽视的社会现实、很多毕业生很多找不到工作,条件允许的家庭可能会拿出一定的金钱让孩子来创业,还有部分是不乐意就业直接进行小本创业,自己做品牌的能力不够,常见的就是加盟别的项目。网络招商给前三者提供创业和稳当做生意的需求,所以市场潜力很大、火爆有加。
医药行业基数大,中国有十几亿人,医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的,这就是潜在的市场,另外药企数量多,据统计:国内药品生产企业有6368家,GMP认证的企业7884家;药品经营企业34572家 ,通过GSP认证的企业有39174家;国内保健品企业数量为5600多家;医疗器械、医用材料、医疗用品制造企业为1000多家(以上数据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中国制药企业年鉴》、新华网、新浪网、医药经济报)。再者,药企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厂商通常采用的是多样化产品策略的发展方式,一般的厂商都有十几种产品,甚至是上百种产品,每个产品有独立的招商项目组,参与市场竞争,如此庞大的群体都是医药行业的潜在客户。另外,目前为止互联网行业还没有比较好的医药行业门户网站,相对来说更好立足。
选准创业方向后,他把创业的地点富有“中国硅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商业圈。一方面,读大学以来于总便一直生活在这个城市并对其有着深厚的感情,某种意义上说,北京就是他的故乡。最重要的是,北京作为全国经济、文化、政治中心,高校云集,互联网创业环境好,网络毕竟是新经济,需要很多新兴人才,选择在北京创业人才的招聘和选择方面余地比较大。
融资的挫折及峰回路转
创业伊始,于总与人合作了一个招商行业的电视媒体,那时也做了一个招商网站,经过一年多的奋斗,在业内也已小有名气,但他慢慢感觉志向不同,中国有句古话: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次合作很快便以离散告终。总结这段相对失败的合作经历,于总不无收获。他说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对于创业来说尤为重要,如果志向不同肯定会有冲突,肯定没法全身心的做事,大家力量使到一块儿去,拧成一股绳则什么问题都好解决。除此之外重要的是正直和公平,正直和公平是诚信的基础。合作者最好能实现优势互补,比如于总擅长搭枸架和宏观战略,他的合作伙伴有擅长销售的,有擅长技术、财务、人力资源的等等。正是因为有了第一次合作的经验和借鉴所以才有目前的成就,今日之果,昨日之因。
第一次合作已经失去意义了,所以又了重新创业的冲动。青年人创业相当困难,因为没有更多的社会资源,靠什么去创业?一个没钱没资本,另一个也没有社会资源。但是他有很好的想法,有知识背景、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做事业的激情以及诚信的品质,于是想到去融资,便积极寻找了投资商,第一个洽谈的是一个大型集团公司,当时商业计划书各方面都做的很好很成熟,谈判也比较顺利,很快这家集团公司答应投千万元创业资金,但是他们希望于总的团队成为其大型集团公司的一个事业部,这对希望做大事业的于总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最后他还是放弃了好不容易争取来的资金和机会,即使对方开出了年薪百万的优厚条件也没能动摇他的决心。
通过各种途径接触了很多投资商,但都没有合适的,几乎在绝望的时候,团队中的战总领来一个老者——北京城外诚集团董事长刘长山,结果这位长者还特别感兴趣,他不光是一个人谈,还派一个团队来谈。彭总坦言那时候他也没有想到有可能谈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想到还不到一个月长者便决定投资他们这个团队,这在当时的互联网行业是一个不小的震撼。
回想融资的历程,于总总结说创业者和投资方难免有磨合期,对于创业者来说没找到投资方时需要的是等待,找到投资方时需要的是宽容,宽容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他一直看重的诚实的品行在关键时刻帮了大忙,关于诚信有几个细节:刘董事长第一次给他7万块钱,现金,没打收条;第二次给其几百万的支票,连抬头都没写,相互间的信任是这样慢慢建立起来的。
于总说创业者和投资人相互之间相互欣赏是很重要的,言谈之间可以充分的看出他对投资者刘长山个人风采的认可,刘长山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投巨资给这个团队同样是为于总这个年轻人的诚信和干劲所折服。于总列举了刘董事长的几个日常细节说:“老爷子给我们的感觉特别雷厉风行,我们一起走路,走着走着他就走到我们前面去了,我们几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都撵不上,去年七八月份的时候,我们去杭州开会,老爷子穿着皮鞋围着西湖走了一圈十五公里,相比较60多岁老爷子的干劲,我们年轻人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创业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创业本身更重要
在E26初创时,类似的招商平台当时已有四五家,通搜时代起步算是比较晚的项目,这样竞争门槛也就相对提高了,而刘董事长投的钱只够进入这个门槛。面对艰难的形势于总和他的山河团队历经了九死一生,给完媒体后帐面上只剩下3000元,那时公司已有员工四五十人,可以想象这是怎样的困境!于总笑言:租办公楼时,墙壁上全是灰,员工和领导自己拿刷子去刷,连粉刷的钱都没有;卖盒饭的堵在楼下要帐,甚至扬言不给钱就搬电脑。
当时最关键的一个项目屡遭挫折,于总在办公室连续睡了一个月的沙发,黄天不负有心人,最后这个项目终于成功拿下。他说:“任何一个成功的公司都不愿意和一个新兴的公司谈合作,即使对方可以忽略合作风险,如何运作对一个新兴的公司来说也是考验、也是危机。”
创业的初期真是困难百出啊,那时机房没找好,服务器、机房等硬件都有问题,经过若干天日夜奋战终于把服务器稳定了下来,稳定了公司信誉,对互联网公司来说服务器就是生命。
类似以上的生死考验还有很多很多,创业路上的艰辛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艰辛自不必说,历经的煎熬考验,个中滋味又有几人能够体会?人们总看到成功的光环,却很少留意成功背后的汗水和艰辛。在克服这些重重困难的基础上,年底通搜时代顺利实现了三千多万的赢利,这在互联网领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创业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创业本身更重要”,作为过来人于总深有感触,“在这些生死存亡的关头,不光要挺下去,而且要满怀信心的积极去谋出路,花钱比赚钱还难,花钱是双向的,目的是要考虑到怎样更的赚钱,作为一个公司的带头人,其承受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公司员工和投资者等多方的利益。”
对于一个初创企业来说都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生存最大化、发展最大化、品牌价值最大化。通搜时代如今已经解决了生存的问题,下一步就是怎样谋取更好的发展。
任何一个投资者都是追求丰厚利润的,生存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发展的问题了,投资商永远会不断地定发展目标,可能几倍的增长,这在公司业绩发展到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不现实的,一是因为基数的增大,再者,行业瓶颈的阻碍。如果掌舵人没主见,是会累死的。于总说如果企业单纯地追求数字是不会长远的,在发展的基础上企业需要稳定,发展过快的同时管理等各方面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企业不能永远呈几倍增长,盲目追求数字本身就是错误的。在发展中能缓解投资方的压力,能够带领团队根据实际发展,否则一定会在重大战略上犯错误。创业者和投资商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双方无所谓对错,只是立场不同,这更需要双方的理解和协调。
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珍贵的
于总最后用一个故事形象的比喻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他说不是失去的,也不是没得到的,现在拥有的才是最珍贵的。对于有创业理想的人来说,为创业积淀和准备是需要一个过程和时机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处于准备阶段的人就要做好准备阶段的事,欲速则不达;对于已经创业的人来说,同样要好好把握,永远注重脚下的每一步,没必要为了将来焦虑不安,踏实去做,成功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的就来了。
两个多小时的访谈中,于总口若悬河而又气定神闲,虽然百务缠身,但是他已经游刃有余,对自己和山河的将来充满了自信和笃定,并且用一颗宽容而感恩的心看待万物。我们祝愿他和他的团队创造出更多的商业奇迹,在创造商业效益的同时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