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网讯】近日,物流管理软件供应商博科资讯直属的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发布了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效应调研报告,对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企业物流市场份额、物流企业发展状况等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后,研究中心认为,《规划》对物流产业发展的要求和倡议可以总结为“物流业务社会化、业务运作专业化、操作技术信息化、行业参数标准化”,其中,信息化系统和标准化参数依然是未来中国物流发展领域最大的诉求。
攻坚战:物流标准化
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负责人王颐中介绍,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分别制定系统内部各个环节的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社服务标准,各岗位责任制、操作程序、机械设备使用规定等。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个分系统与分领域中各个标准的配合性,按其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计量单位标准等。
实现物流标准化是发展物流技术、实施大系统物流管理的有效保证。然而目前的标准化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表现出严重的缺陷。
博科资讯总裁沈国康认为,物流标准化程度低是我国物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物流标识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但这些标准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各种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正是由于目前我国各类标准的不规范,导致了我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愈拉愈大。
交通部科教司刘家镇副司长紧接着举例,现有的托盘标准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装备的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大大降低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通用性,延缓了货物运输、储存、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严重影响了物流的运作效率;同时,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的不统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多种运输方式联运规模的扩展;此外,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也缺乏统一,而支撑现代物流发展的信息化更是无规矩可依,陷入一片混乱,据估算,如果有一个可参照的标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费用可以降低80%,将各系统连通起来的成本也可以减少一半以上,从而避免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开发与建设成本的浪费。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标准化工作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国际标准的采用已经十分普遍,标准化已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而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相当不完善,尽管已建立了物流标识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如《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等,但这些标准的应用推广存在着严重问题。以《储运单元条码》为例,应用正确率不足15%。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物流行业涉及的领域极广,不同领域间往往各干各的,相互割裂,比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都各有自己的物流标准,不同工业部门的物流系统也是各自为政,想把这些标准统一起来,势必要触动各个行业的利益,难度着实不小。
统一、规范标准的缺失,已成为物流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持久战:物流信息化
据中国国际货运网的在线调研,在目前中国已经开始信息化建设的物流企业中,80%左右仍处于初级建设阶段,仅有极少数约5%的物流企业开始进入信息化全面建设阶段。
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的共识。几乎所有的受访企业都认为,作为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于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管理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障碍。
《规划》强调,“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尽快制订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加快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全国性公路运输信息网络和航空货运公共信息系统,以及其他运输与服务方式的信息网络。推动区 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城市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专家指出,对于很多中小物流企业来说,物流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虽然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对于我国的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是认识不清、发展缓慢。有些企业还没认识到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或者说连物流信息化是什么都还不清楚;有些企业已经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有一定了解,他们也在不断寻求更多的信息;还有一些企业已经在了解的基础上有了一定投入,但大多因为没有合适的信息软件和系统,没有持续的投入。真正的物流信息化成功的案例并不很多,中小物流企业的尤其如此。
博科资讯总裁沈国康结合十多年在物流管理软件行业的拓展经验,指出,在物流企业的发展中,我们的政府也应该在政策面上予以大力支持。物流产业的发展不仅仅要有充分的市场需求基础、活跃的市场主体以及完善的物流设施,更为重要的是要有适应物流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以保证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并使各种物流活动规范有序地进行,促进物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政府应该建立起一整套适合物流企业发展的制度,使我国的物流企业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做强做大。
(责任编辑: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