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报社原来的办公地点已经被清空
核心提示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近日透露,国家将对那些效益较差、资不抵债、人才缺乏、发展难以为继,或者存在严重违规行为,或者主管部门或主办单位不愿意继续办下去的新闻出版单位,下决心停办退出一批,新闻出版部门也正在完善报刊退出机制,此前,已有首家中央级报纸倒闭停办。
首家中央级报纸倒闭
“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继续正常出版”
8月28日,一则“关于中华新闻报社清算公告”出现在《中国新闻出版报》头版。
这份创办了16年之久、发行量曾达到10多万份的《中华新闻报》走到了终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从新闻出版总署获悉,这是迄今为止第一家中央级新闻报纸倒闭。
据中国青年报社记者了解到的情况,《中华新闻报》没有通过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年检,按规定尚有一段运行时间,但其主办单位没有等到限期,提前主动申请停办清算,停办的原因是:“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继续正常出版。”就在《中华新闻报》宣布停刊的前几天,《山西日报》上刊登的一则消息引起社会的关注:8月16日,两名假记者涉嫌敲诈被山西省繁峙县警方刑事拘留。经查,这两个自称中华新闻报社记者的人当中,一人叫张文辉,持中华新闻报社的工作证,自称为报社行风编辑部副主任;另一人叫张海峰,无任何新闻媒体证件,自称为报社行风编辑部编辑。
今年已有多家报纸停刊
“这是报业改革的先声,涉及所有制层面”
选择以停刊的方式自我了断,《中华新闻报》并不是第一家。
今年3月3日,曾被誉为中国足球新闻报道“国家队”的《中国足球报》,在走过15年的历程、出版了872期报纸后,宣布暂时休刊。这家与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同样诞生于1994年的足球专业报纸,终因网络媒体的不断冲击,加上自身的经营不善和投资方的撤资,最终选择了“自我了断”。
同样在3月,创刊30年的《市场报》停刊。这份报纸曾是新闻行业改革的先驱之一,是当年中国仅有的不报道政治新闻,专注于报道消费者生活,第一家刊登征婚广告的报纸。然而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众多财经类报纸后来居上,尤其是一些凭借资本支撑的新锐报纸迅速崛起,没有跟上改革步伐的《市场报》最终停刊。
但公众对《中华新闻报》停刊清算的关注度显然超越了前两者,这源于《中华新闻报》的主管部门是“中国记协”和其“中”字头的身份。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新闻体制改革、人称“媒介军师”的喻国明分析称,目前很多报刊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以遵循条块分割的模式存在,但这种配置模式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并不对应,刊号资源的配置模式在市场化的冲击下势必会有所改革和调整,“《中华新闻报》的停刊就是报业改革的先声”。喻国明认为,因为涉及了报纸的所有制层面,可以说这一次报业改革是近年来最为深刻的一次。
完善报刊3种退出机制
“正在试点中,将于不久后在全国推开”
“在中国报业改革逐渐拉开大幕的背景下,可以预见,会有更多的报纸退出历史舞台,但目前仍缺乏详细的退出机制和规范。”喻国明认为,2005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报纸出版管理规定》中只提到要确立报纸退出制度,但对报纸要遵循怎样的程序退出却没有详细的规定。
中华新闻报社原来的办公地点已经被清空
核心提示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近日透露,国家将对那些效益较差、资不抵债、人才缺乏、发展难以为继,或者存在严重违规行为,或者主管部门或主办单位不愿意继续办下去的新闻出版单位,下决心停办退出一批,新闻出版部门也正在完善报刊退出机制,此前,已有首家中央级报纸倒闭停办。
首家中央级报纸倒闭
“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继续正常出版”
8月28日,一则“关于中华新闻报社清算公告”出现在《中国新闻出版报》头版。
这份创办了16年之久、发行量曾达到10多万份的《中华新闻报》走到了终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从新闻出版总署获悉,这是迄今为止第一家中央级新闻报纸倒闭。
据中国青年报社记者了解到的情况,《中华新闻报》没有通过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年检,按规定尚有一段运行时间,但其主办单位没有等到限期,提前主动申请停办清算,停办的原因是:“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继续正常出版。”就在《中华新闻报》宣布停刊的前几天,《山西日报》上刊登的一则消息引起社会的关注:8月16日,两名假记者涉嫌敲诈被山西省繁峙县警方刑事拘留。经查,这两个自称中华新闻报社记者的人当中,一人叫张文辉,持中华新闻报社的工作证,自称为报社行风编辑部副主任;另一人叫张海峰,无任何新闻媒体证件,自称为报社行风编辑部编辑。
今年已有多家报纸停刊
“这是报业改革的先声,涉及所有制层面”
选择以停刊的方式自我了断,《中华新闻报》并不是第一家。
今年3月3日,曾被誉为中国足球新闻报道“国家队”的《中国足球报》,在走过15年的历程、出版了872期报纸后,宣布暂时休刊。这家与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同样诞生于1994年的足球专业报纸,终因网络媒体的不断冲击,加上自身的经营不善和投资方的撤资,最终选择了“自我了断”。
同样在3月,创刊30年的《市场报》停刊。这份报纸曾是新闻行业改革的先驱之一,是当年中国仅有的不报道政治新闻,专注于报道消费者生活,第一家刊登征婚广告的报纸。然而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众多财经类报纸后来居上,尤其是一些凭借资本支撑的新锐报纸迅速崛起,没有跟上改革步伐的《市场报》最终停刊。
但公众对《中华新闻报》停刊清算的关注度显然超越了前两者,这源于《中华新闻报》的主管部门是“中国记协”和其“中”字头的身份。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新闻体制改革、人称“媒介军师”的喻国明分析称,目前很多报刊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以遵循条块分割的模式存在,但这种配置模式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并不对应,刊号资源的配置模式在市场化的冲击下势必会有所改革和调整,“《中华新闻报》的停刊就是报业改革的先声”。喻国明认为,因为涉及了报纸的所有制层面,可以说这一次报业改革是近年来最为深刻的一次。
完善报刊3种退出机制
“正在试点中,将于不久后在全国推开”
“在中国报业改革逐渐拉开大幕的背景下,可以预见,会有更多的报纸退出历史舞台,但目前仍缺乏详细的退出机制和规范。”喻国明认为,2005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报纸出版管理规定》中只提到要确立报纸退出制度,但对报纸要遵循怎样的程序退出却没有详细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