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在中国的名声一直是不太好的,特别是电视、报纸这一类的传统媒体,总是宣扬玩网游是一种病,只要你玩了那就完了,什么鸡鸣狗盗、杀人越货的事情都干得出来。为了论证网游的危害性,电视节目惯用的手法是找一两个父母声泪俱下的痛斥网游的恶毒,同时还会请来一些“专家”、“教授”做总结性发言,以使得这一说法更具权威。既然网游充满罪恶,为何现在这个产业却能红遍全球,让我们不禁要问:网络游戏究竟怎么了?
如果以年龄为标杆划分,你会发现在60、70、80后的前后三代人之间对网游的态度截然不同。60后这一代人通常就是现在90后的父母一辈,他们对儿女沉迷网游痛心疾首,对网游这一事物嫉恶如仇;70后正值事业成型期,根本无暇顾及网游这一事物,而他们的儿女年纪还小,尚未出现对网络的严重依赖性,所以对网络游戏可以说是漠不关心;80后则由于年少时受到电子游戏的影响,并且也第一代接触电脑的用户,相当一部分酷爱网游。所以你能看到对于网络游戏,60后在骂,70后无视,80后争辩,90后则被认定是网瘾患者,轻则受到家长的干预和打骂,重则直接送到所谓的网瘾戒除中心,更可悲的是还要被大家称为脑残。
这和九十年代初时80后的我们遇到的情况有些类似,那时我们追捧港台明星,把四大天王、小虎队当做自己的偶像,而许多专家、学者也跳了出来,大声疾呼“不要让港台文化侵蚀了我们的青少年”,长此以往80后将是垮掉的一代,但事实证明大多数的80后没有抱着港台明星爱一辈子,不也人模狗样的混了出来么?所以说在中国做孩子、做青少年是很可怜的,你越想干什么,长辈们便偏不让你干,他们把支配下一代的喜好,理所当然的当做自己的权利,因为倚老卖老是我们这个国家的通病,人们喜欢用自己的价值观去为下一代去评判是非。注意,不要以为只有我们的父辈是如此,80后的这一辈也是一样,父辈们看我们的眼神,有时就和我们看待现在的90后、非主流是一样的。
回到网游上来,究竟是什么情况造成现在这样的局面呢?一方面,社会主力高举反网游大旗,认为网游成瘾危害巨大,甚至将其与毒品相提并论,应该立刻加以管制、限制,甚至封杀。而以80后为代表的当代生力军则宣称网游无罪,认为老一辈杞人忧天。但事实上,搜玩吧小编不得不承认,目前青少年网瘾问题确实相当严重,很多大、中学生甚至成年人沉迷网络而不能自拔。那网游这种新兴产业在当下到底有没有罪过呢?
网洛游戏的本质是什么?
网络游戏是一种廉价的为用户提供满足感的娱乐方式。也就是说网络游戏是一种娱乐方式,和看电影、吃饭、K歌、打牌、看小说等其他娱乐方式没有本质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具有别的娱乐方式所不具备的能够为玩家提供成就感、满足感、幸福感的能力,同时与看电影、吃饭相比要廉价许多(当然有些游戏也不是见得廉价)。
网络游戏如何使人成瘾?
和其他娱乐方式不同的是,网游并不是单纯以一种娱乐、休闲来吸引玩家,可能最有诱惑力的是网游能够让玩家从中获得满足感,这种满足感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满足度也各不相同,比如很多人会因为搞到一件好装备感到满足,也有人因为自己在游戏里赚到很多钱感到满足,还有的或许只是因为完成一个很难的任务就有满足感。搜玩吧认为不同的人、不同的游戏、不同的游戏方式、不同的游戏理念,都会对满足感的获得形式造成影响。比如有人爱PK,那么全天下比一圈,结果他最牛逼,这样他就很满足,因为他武功最高,别人都怕他;再比如说在《魔兽世界》,一个团队去打副本,有的人可有可无,而有的人不可或缺,那么也许这个不可或缺的团员就很满足,因为他不仅能获得装备,更为重要的是别人都认可他。而要达到这些目的往往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与物力的,所以当目标达成,玩家常常会因为投入了大量时间以及收获大量的满足感而不愿离去。所以归纳来说由于玩家需要在网络游戏中通过大量时间、精力以及一些手段达成目标获得满足感,同时在目标达成之后对满足感所滋生的依恋,使得玩家不知不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中。
网游成瘾该向谁问责?
在对待网络游戏的治理态度上,我们的上一辈是严重缺乏自省以及责任感的,面对与自己观念相左的事物,第一个想到的永远是打压、封堵,而不是去研究真正的问题所在,这是目前我们面对网游成瘾束手无策的真正原因。网络游戏不是糟粕,当今社会压力如此之大,节奏如此之快,能够有一种廉价的娱乐方式,可以相对轻松的实现梦想、获得满足,是很不容易的。中国之所以有如此多的网瘾少年,真正需要问责的不是网络游戏,而是那些不肯为自己失败教育承担责任的父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