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旅行无疑令人兴奋,但为此所做出的精心筹备或许足以消磨你所有的热情。
庄辰超就曾遇到类似的问题。2005年,当他兴致勃勃地为父母的赴美旅行精心筹备的时候,却困惑于找不到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解决方案。正在这时,他接到了好友戴福瑞从香港打来的电话,对方兴致勃勃地谈论起互联网近来的一桩大新闻——Google这匹黑马终于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了……
沉浸其中的庄辰超为此蠢蠢欲动,并思考其中蕴藏的潜在机会。
一个顺理成章的想法是:能不能从Google浩如烟海的综合搜索业务中分一杯羹?眼前的困惑恰好给了他启示。在进行严格分析之后,双方惊喜地发现这个判断的合理性:Google的广告收入主要来源于金融、汽车、医疗和旅游四大模块,其他模块要么受限于国情,要么毫不熟悉,只有在收益最为丰厚的旅游份额中能够施展拳脚。
“去哪儿”的想法因此出炉。在此之前,庄辰超和戴福瑞曾有过不错的合作,风靡一时的体育网站“鲨威体坛”就出自这对拍档的手笔,最终在互联网泡沫尚未到来之前以1500万美元顺利卖给了Tom。而这一次,他们试图在垂直搜索和在线旅游的“交叉点”中寻找广阔空间。
和大多数web2.0网站一样,“去哪儿”也有自己的西方榜样。“旅游垂直搜索做得最好的,西方是Kayak,中国是‘去哪儿’”。这似乎是个不错的参照对象——高速成长的Kayak仅在2007年的收入就高达5000万美元,甚至收购了竞争对手Sidestep。
而“去哪儿”的成长曲线也可以称得上漂亮:经过四年多的发展,这间专注垂直旅游搜索的公司,已经从创业期的六七人扩张为百人规模。随着为投资者描绘的美好愿景的步步实现,好消息还在传来:就在不久之前,“去哪儿”刚刚获得了GGV(纪源资本)领投的第三轮高达1500万美元的融资。
庄辰超将这只曾成功投资过百度、阿里巴巴的基金称作 “蓝筹基金”。按照庄辰超的构想,这笔注资除去稳定与完善现有团队之外,无疑是在为不久的将来顺利IPO做积极筹备。他显然相信,“去哪儿”将成为“下一个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
开先河?
曾经出身北大无线电系的庄辰超一度被认作搜索领域的技术天才。他中等身材,温文尔雅,面容白净而少棱角,说话声音平和,却自如流畅,有时甚至因语速过快而吞字。在他过往的履历中,最亮丽的一笔发生在为世界银行工作期间——他作为核心人员开发的130个国家,25种语言的世界银行内部网系统曾被NielsenNorman评为“最佳内部网”。
作为公司总裁和联合创始人,庄辰超为“去哪儿”的定位是“做中国最好的旅游媒体”。这里的“媒体”二字,显然是为了同已有的携程等旅游类网站区分开来——携程、艺龙更多是直接将传统的旅游代理公司搬到了互联网上,通过与航空公司、酒店等达成协议,完成所有流程;而“去哪儿”的出现更像是为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搭了一座桥,它通过一套庞大的智能比价系统,为消费者在几千个网站中搜寻机票、酒店、度假、签证等最有效的旅行信息,不参与直接交易,只是用无形之手来推动所有行为的熙攘运转。
这种推动传统行业中零售企业“直销”模式的做法,在原有的在线旅游市场中无疑是开先河之举。而货比三家的做法,也为“去哪儿”吸引了大批对价格敏感的用户。与此同时,“去哪儿”的初始页面简单洁净,巧妙运用“频道间切换”节省空间,采用“人工追踪”方式使信息更为准确、客观,所有这些看上去都是试图优化用户体验的举动。
这些活跃而精准的用户吸引了大量广告主的兴趣——它们自然包括航空公司、酒店集团,旅行代理与服务公司等这些直接利益相关者,还延伸至时尚消费类产品,如欧莱雅、大宝、奔驰、索尼、金融产品等等。除此之外,“去哪儿”的另一项明确收入则来自链接的“点击收费”。
成立四年来,庄辰超对于在线旅游市场趋势的预判也在渐渐成为现实:美国《华尔街成绩单》最新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在线旅游业超过消费电子成为2009年北美增长最快的在线零售市场。而市场调查公司PhoCusWright的报告则显示,2009年中国在线旅游渗透率将从11%增至14%,到2010年将继续增长。在庄辰超看来,这显然是片巨大的蓝海。
对手
在危机尚未完全弥散的2009年,“去哪儿”全年实现了盈利。过去两年间,无论从收入还是流量,这间公司每年都以三到四倍的速度增长。
这种看上去的逆市上扬也很容易理解,经济萧条时期,更多的人开始对价格变得敏感,旅游搜索网站也因此获得风生水起的土壤——Kayak在2008年的流量激增了93%,远远超出其他在线旅行网站的业绩。而“去哪儿”的2009年的月独立访问量为3500万。在庄辰超看来,只有这样的时刻,才能获得撼动大象的机会。“我们似乎从创立的第一天起,就在等待危机的到来。”
但相对于在美国迅速崛起的旅游搜索类网站Kayak,“去哪儿”所面对的国内旅游业环境迥异,消费者习惯也大有不同——庞大的中国旅游市场远未成熟而且错综复杂,携程们的稳固地位看上去又牢不可破。如今市值超过40亿美元的携程,在国内在线旅游市场业务量依然雄踞半壁江山。
国内的不少网站也竞相开始了朝“去哪儿”方向的模仿,但所谓的“山寨文化”目前暂时没有对庄辰超形成困扰。从后台的统计数据来看,多数用户都是直接输入“去哪儿”页面而非取道Google——这有两种可能,用户要么熟知地址,要么存入收藏夹,两者都可以被解读为忠诚度的表现。
再来看“去哪儿”的最接近的竞争对手“酷讯”。这一年间因遭遇两名创始人先后离职而颇受关注的 “酷讯”,一度像是迷途的羔羊徘徊不前。但近来开始逐步摆脱困局,加之被全球在线旅游业的巨头Expedia收购,也在预示着新的可能与竞争格局。由于Expedia目前同时作为亿龙的控股股东,就未来而言,更像是携程、去哪儿、Expedia中国的三足鼎立。
另一个问题在于,正像所有人所关注的,如果Google或百度来做这件事呢?看上去庄辰超并不为此担心,技术背景出身的他用了互联网如今最热门的词汇——“实时搜索”来形容Google的软肋。“对于瞬息万变的机票、酒店信息,人们需要的是‘现在时’,而非Google‘档案式搜索’所可能带来的延迟和不确定性”。这种“档案式搜索”通常需要几天时间才可以将新信息纳入。
但技术上的门槛终究无法成为一劳永逸的屏障,Google在本月初推出的最新功能之一,便是在标准搜索结果页面中加入了实时搜索。而庄辰超认为“去哪儿”目前在江湖中的地位至少能够使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优势,“任何一个垂直领域,都有其相应的独特的行业知识和生态环境”。“去哪儿”目前已经与大量酒店、航空公司的内部数据实现关联,这些需要大量时间累积起的信任在短期内无法被复制。
“当然最关键的,我们始终在变化”,庄辰超说,对竞争对手而言,最难的是追上一个快速演进的过程。
(责编:mut)
谈及旅行无疑令人兴奋,但为此所做出的精心筹备或许足以消磨你所有的热情。
庄辰超就曾遇到类似的问题。2005年,当他兴致勃勃地为父母的赴美旅行精心筹备的时候,却困惑于找不到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解决方案。正在这时,他接到了好友戴福瑞从香港打来的电话,对方兴致勃勃地谈论起互联网近来的一桩大新闻——Google这匹黑马终于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了……
沉浸其中的庄辰超为此蠢蠢欲动,并思考其中蕴藏的潜在机会。
一个顺理成章的想法是:能不能从Google浩如烟海的综合搜索业务中分一杯羹?眼前的困惑恰好给了他启示。在进行严格分析之后,双方惊喜地发现这个判断的合理性:Google的广告收入主要来源于金融、汽车、医疗和旅游四大模块,其他模块要么受限于国情,要么毫不熟悉,只有在收益最为丰厚的旅游份额中能够施展拳脚。
“去哪儿”的想法因此出炉。在此之前,庄辰超和戴福瑞曾有过不错的合作,风靡一时的体育网站“鲨威体坛”就出自这对拍档的手笔,最终在互联网泡沫尚未到来之前以1500万美元顺利卖给了Tom。而这一次,他们试图在垂直搜索和在线旅游的“交叉点”中寻找广阔空间。
和大多数web2.0网站一样,“去哪儿”也有自己的西方榜样。“旅游垂直搜索做得最好的,西方是Kayak,中国是‘去哪儿’”。这似乎是个不错的参照对象——高速成长的Kayak仅在2007年的收入就高达5000万美元,甚至收购了竞争对手Sidestep。
而“去哪儿”的成长曲线也可以称得上漂亮:经过四年多的发展,这间专注垂直旅游搜索的公司,已经从创业期的六七人扩张为百人规模。随着为投资者描绘的美好愿景的步步实现,好消息还在传来:就在不久之前,“去哪儿”刚刚获得了GGV(纪源资本)领投的第三轮高达1500万美元的融资。
庄辰超将这只曾成功投资过百度、阿里巴巴的基金称作 “蓝筹基金”。按照庄辰超的构想,这笔注资除去稳定与完善现有团队之外,无疑是在为不久的将来顺利IPO做积极筹备。他显然相信,“去哪儿”将成为“下一个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
开先河?
曾经出身北大无线电系的庄辰超一度被认作搜索领域的技术天才。他中等身材,温文尔雅,面容白净而少棱角,说话声音平和,却自如流畅,有时甚至因语速过快而吞字。在他过往的履历中,最亮丽的一笔发生在为世界银行工作期间——他作为核心人员开发的130个国家,25种语言的世界银行内部网系统曾被NielsenNorman评为“最佳内部网”。
作为公司总裁和联合创始人,庄辰超为“去哪儿”的定位是“做中国最好的旅游媒体”。这里的“媒体”二字,显然是为了同已有的携程等旅游类网站区分开来——携程、艺龙更多是直接将传统的旅游代理公司搬到了互联网上,通过与航空公司、酒店等达成协议,完成所有流程;而“去哪儿”的出现更像是为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搭了一座桥,它通过一套庞大的智能比价系统,为消费者在几千个网站中搜寻机票、酒店、度假、签证等最有效的旅行信息,不参与直接交易,只是用无形之手来推动所有行为的熙攘运转。
这种推动传统行业中零售企业“直销”模式的做法,在原有的在线旅游市场中无疑是开先河之举。而货比三家的做法,也为“去哪儿”吸引了大批对价格敏感的用户。与此同时,“去哪儿”的初始页面简单洁净,巧妙运用“频道间切换”节省空间,采用“人工追踪”方式使信息更为准确、客观,所有这些看上去都是试图优化用户体验的举动。
这些活跃而精准的用户吸引了大量广告主的兴趣——它们自然包括航空公司、酒店集团,旅行代理与服务公司等这些直接利益相关者,还延伸至时尚消费类产品,如欧莱雅、大宝、奔驰、索尼、金融产品等等。除此之外,“去哪儿”的另一项明确收入则来自链接的“点击收费”。
成立四年来,庄辰超对于在线旅游市场趋势的预判也在渐渐成为现实:美国《华尔街成绩单》最新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在线旅游业超过消费电子成为2009年北美增长最快的在线零售市场。而市场调查公司PhoCusWright的报告则显示,2009年中国在线旅游渗透率将从11%增至14%,到2010年将继续增长。在庄辰超看来,这显然是片巨大的蓝海。
对手
在危机尚未完全弥散的2009年,“去哪儿”全年实现了盈利。过去两年间,无论从收入还是流量,这间公司每年都以三到四倍的速度增长。
这种看上去的逆市上扬也很容易理解,经济萧条时期,更多的人开始对价格变得敏感,旅游搜索网站也因此获得风生水起的土壤——Kayak在2008年的流量激增了93%,远远超出其他在线旅行网站的业绩。而“去哪儿”的2009年的月独立访问量为3500万。在庄辰超看来,只有这样的时刻,才能获得撼动大象的机会。“我们似乎从创立的第一天起,就在等待危机的到来。”
但相对于在美国迅速崛起的旅游搜索类网站Kayak,“去哪儿”所面对的国内旅游业环境迥异,消费者习惯也大有不同——庞大的中国旅游市场远未成熟而且错综复杂,携程们的稳固地位看上去又牢不可破。如今市值超过40亿美元的携程,在国内在线旅游市场业务量依然雄踞半壁江山。
国内的不少网站也竞相开始了朝“去哪儿”方向的模仿,但所谓的“山寨文化”目前暂时没有对庄辰超形成困扰。从后台的统计数据来看,多数用户都是直接输入“去哪儿”页面而非取道Google——这有两种可能,用户要么熟知地址,要么存入收藏夹,两者都可以被解读为忠诚度的表现。
再来看“去哪儿”的最接近的竞争对手“酷讯”。这一年间因遭遇两名创始人先后离职而颇受关注的 “酷讯”,一度像是迷途的羔羊徘徊不前。但近来开始逐步摆脱困局,加之被全球在线旅游业的巨头Expedia收购,也在预示着新的可能与竞争格局。由于Expedia目前同时作为亿龙的控股股东,就未来而言,更像是携程、去哪儿、Expedia中国的三足鼎立。
另一个问题在于,正像所有人所关注的,如果Google或百度来做这件事呢?看上去庄辰超并不为此担心,技术背景出身的他用了互联网如今最热门的词汇——“实时搜索”来形容Google的软肋。“对于瞬息万变的机票、酒店信息,人们需要的是‘现在时’,而非Google‘档案式搜索’所可能带来的延迟和不确定性”。这种“档案式搜索”通常需要几天时间才可以将新信息纳入。
但技术上的门槛终究无法成为一劳永逸的屏障,Google在本月初推出的最新功能之一,便是在标准搜索结果页面中加入了实时搜索。而庄辰超认为“去哪儿”目前在江湖中的地位至少能够使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优势,“任何一个垂直领域,都有其相应的独特的行业知识和生态环境”。“去哪儿”目前已经与大量酒店、航空公司的内部数据实现关联,这些需要大量时间累积起的信任在短期内无法被复制。
“当然最关键的,我们始终在变化”,庄辰超说,对竞争对手而言,最难的是追上一个快速演进的过程。
(责编:m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