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上旬,南京市90多个政府部门的网络新闻发言人集体亮相市政府官方网站;此前,河南、广东、云南等省级政府机关部门均已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
法晚记者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统计,至此,今年以来全国共有6个省的省级政府机关部门和3个城市的市级政府机关部门启动网络发言人制度。
在这些隐身在网络背后的新闻官中,“级别”高,一般身处省政府等单位,“职业”热,教育卫生唱主角。
政府网络发言人的登场,让网络问政再开新局。
网络发言人“级别”高
9个“发言人” 6个“出身”省级单位
法晚记者统计发现,今年成立网络发言人制度的各地政府,呈现自上而下的趋势。
据统计,今年设置政府网络发言人的,有广东、云南、四川等6个省的省直机构及省级单位,而以市级单位设立该制度的,有南京、佛山、贵阳3个城市,省级政府单位占了大多数。
对于设网络新闻官的多以省级单位为主的现象,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博导、教授张晓燕对法晚记者表示,这一方面体现了省级政府部门的主动自觉;另一方面,相对于市县而言,可能跟省级部门拥有的政策决定权和解释权的范围大有关。
换句话说,有些事情市县可以答复和解决,可是,民众涉及省里政策的意见和建议是市县难以解决的。
网络发言人“职业”热
教育卫生居多 民生部门唱主角
法晚记者发现,这些网络新闻官,多在教育、卫生等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民生部门。
例如,广东设置网络新闻官的15个省直部门中,多数为和民生密切相关的部门,包括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环保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
四川等地设置网络发言人的,也多为环保、教育等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民生部门。
为什么网络新闻官多“从事”教育卫生等职业?张晓燕教授表示,民生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注、最关心的问题,这也跟民生是人民群众意见和诉求最集中的领域有关。
安徽11月10日,安徽教育厅办公室副主任张尔桂成为该厅网络发言人,通过“网络新闻发布平台” 及跟帖、回帖对网络舆论进行回复
各省网络新闻官
河南 11月,河南省高院设置网络发言人,由高院网络办公室主任陈海发担任,发布新闻实行不定期举行
陕西 10月22日,陕西省政府各部门、各设区市政府所属单位任命58名相关负责人担任网络发言人,网上问题3天将进行回复
广东 10月12日,广东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15个省直部门网络发言人设置完毕,发言人为各部门工作人员,一般问题的回复是3个工作日,重大疑难问题是7个工作日
四川 今年9月,在全省选择少量涉民事项较多的部门开展“网上新闻发言人”工作试点
云南 7月,云南各级政府部门设置网络发言人,以网络新闻发布会的形式,由政府部门实名回帖
不额外设专人 发言多出自“集体智慧”
各地政府的网络发言人都由谁来担当呢?据法晚记者统计发现,网络发言人一般不会额外增设专门的工作人员来担任,而是由各地区、单位的班子成员或中层领导担任,或由政府各职能部门挑选工作人员代表政府发言。
此外,更多政府部门采取的是团队式的工作模式,由若干名不同业务机构的人员,形成一个责任团队,通过“集体智慧”的结晶,共同应对百姓提出的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胡星斗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络发言人制度是回应舆论要求的有效渠道,但鉴于网络舆情的复杂性、多样性,充斥着理性和非理性的各种言论、要求,还有一些网民对社会不满的宣泄,因此网络发言人最好是成立一个责任团队,这样更利于全面、有效地应对各种舆情问题。
网络发言人“办公”新
强调与网民互动
网络发言人的办公方式也很新颖。
法晚记者发现,他们多以各自的门户网站作为发布政务信息、受理网民咨询、建议的平台;或在相关论坛上开设“互动”板块、专栏。
除“被动”回应本网站上网民的需求外,政府网络发言人平时还主动监测、收集其他论坛网站上涉及政务的发帖,并及时进行回复。
此外,“网络发言人”对网络舆论还采取多样化的回应方式,强调与网民的“互动”,包括QQ、MSN、电子邮件等形式。
网络发言人效率高
给网民回应 最快要求4小时
在今年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的9个省、市中,有3个地方对政府部门回应网民提问的时间做出了规定,包括广东省、南京市、佛山市,回应时间一般为3到7个工作日。
佛山要求,对网民反映事项,4小时内予以初步回应,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4小时的要求也是3地最短的。
广东规定,重大疑难问题可以在7个工作日内回复,是时间最长的。
佛山还规定,把回复率、满意度等指标的主要内容由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纳入各部门考核。
张晓燕教授认为,将答复率纳入部门考核指标,是网络发言人制度启动初期,促使政府部门及其公职人员高度重视和必须回复的必要手段。
各市网络新闻官
江苏南京 12月6日,南京市政府和90家委办局与区县等设网络发言人,由所在地区、单位的班子成员或中层领导担任,并规定,针对网络发帖,涉及单位的网络发言人原则上应该在24小时内予以回复
广东佛山 10月10日,佛山各级党委、政府及市、区各单位设网络发言人,一般由本单位负责人担任,对网民反映事项,4小时内予以初步回应,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贵州贵阳 9月1日,贵阳市将市政府下辖的各部门及区县原有的新闻发言人和联络员组建成一个网状团队,在各大网站搜集各自管辖范围内的相关舆情,并根据各自职能提出应对处理办法,经审核后以“网络新闻发言人”名义发布
记者发现
一些发言人“打官腔”受质疑
法晚记者发现,网络发言人制度在受到网民的拥护之外,在执行中却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形同虚设”、“打官腔”、“敷衍了事”等词,一时成为网民用来质疑该制度实效的高频词。
据《光明日报》报道,广东10月设立“网络发言人”制度以来,网友抱怨政府网络发言人“太官腔”。
比如,有些网络发言人往往这样答复提问:“感谢您的来信。我们已将您反映的问题转给有关单位,您的来信也将留存在今后制定政策和执行监管时作为参考。”外交辞令式的礼貌之后,网络发言人便悄无声息,再无下文。
专家建议:把回复质量纳入考核机制
胡星斗建议,作为一种制度,网络发言人不能只是摆设,而要充分利用网络“扁平化”、“平民化”的特点,切实为人民考虑 ;而且,网络发言人制度还应该有明确的组织架构和运作程序。相关部门在设立网络发言人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明确组织、人员、资金以及操作规程等方面的配置,做好充足的后援工作。
张晓燕表示,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是一项新事物,人们反应各异是正常现象。同时,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人们的质疑现象,不能把网络发言人制度只当成是网民诉求和意见的转递者,而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回复,表明政府的态度、通报和告知调查情况、协调过程、解决措施和处理结果等。
因此,要完善制度,明确规定禁止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形式主义”回复,违反者应向网民公开道歉。
此外,完善网络发言人制度,还要建立相应的考核问责机制。胡星斗表示,一方面,相关部门对发言人进行考核,有助于提高政府部门应对舆情问题的效率。
另一方面,对发言人考核指标的具体设立,各部门需谨慎考虑,应从既能为民众办实事、又能真实代表政府的立场综合进行考虑。只有通过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督促网络发言人说实在话、办实在事,才能使他们去官腔、增人气、暖民心。
本版撰文/记者 李莎 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