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信运营商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运营商每年都会推出各种资费优惠套餐,但这些在运营商内部被称为营销“政策”的信息,运营商发布的对象只是其代理商,而非实际花钱购买、使用这些资费方案的终端用户。这也就是用户参加的促销活动,存在代理商和运营商两个不同版本的原因。
该内部人士还说,“运营商资费套餐政策具体如何制定,是由公司当前阶段具体经营状况决定的。一般来说,如果当前公司现金收入还不错,需求在于扩大用户规模,那么该阶段的营销政策就是补贴话费型的;如果当前公司业绩不好,需要拉升收入,那么制定的营销政策就是直接补贴现金型的”。
那么,对于代理商的资质,运营商有什么样的要求,是不是只要有钱进SIM卡就能成为代理商呢?对此,这位内部人士表示,持经营范围包括销售移动业务的工商执照的公司,都可以成为运营商的代理商。
同步播报
个人用户版缓推中电信黑莓计划生变
每经记者陈未临发自上海
原订今年1月就在上海等城市发布的中国电信个人用户版黑莓,一直到现在还未上市,而据中国电信内部人士,在近日举行的上海电信“移动业务产业链合作大会”上透露,目前中国电信已基本确定首批推出的黑莓手机将只针对政企客户。从一开始的公众客户部率先拿到测试机,到如今首批上市转成政企客户版,中国电信与RIM公司合作销售黑莓手机的计划悄然生变。
至于出现变化的原因,昨天,一位接近中国电信的业内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解释为:“RIM要求运营商完全按照它的方式来操作,尤其是在个人用户版的机器上,要求很高很多。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这样的强势运营商显然不可能像北美运营商那样,甘于跟着别人的规则走,这就决定了黑莓进入中国市场,一开始只能推政企版,个人用户版估计双方还要磋商很长时间。”该人士表示,据他从中国电信方面了解,在黑莓手机的销售上,一开始电信的确想先推个人用户版,但双方磋商下来,显然要沟通协调的地方还很多,所以最后只能还是和移动一样先推政企客户版。
据悉,中国电信首批推出的黑莓套餐将月租费分为四档,最低一档近200元,最高一档近600元。其中分别含有一定的通话时长和数据流量,而超出时长的标准通话资费为0.2元/分钟、国内流量资费为0.5元/MB。上海地区第一款上市的黑莓手机型号可能是9530,内测已经全部结束,中文短信、天翼特色业务等各项功能均能成功应用。由于时间仓促,第一批采购的黑莓手机尚未进行完全改装,内部并无UIM卡插槽,因此只能采用“烧号”模式,由电信运营商直接将号码“植”入手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