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薇
手机支付主导权之争正在进行。在这个新鲜而诱人的新业务领域,竞争者既有老牌的三家电信运营商,又有加入了通信体系外的中国银联。主导者所能确定的行业标准,将深刻影响着上游芯片等供应商的命运。
以现状来看,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都想通过自身优势成为手机支付体系的主导者,至今为止都没有表达过与对方紧密合作的可能。他们要实现独霸手机支付的梦想各有难题:前者所提出的2.4G标准独树一帜,但难点是也已存在的金融基础设施并不支持;基于13.56MHz频段的支付工具上广有基础,不过,如若普及,则用户需大规模更换手机——这同样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工信部拟定标准
4月16日,在第二届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代晓慧透露,目前科技司和电信发展司正在推动移动支付标准体系和相关标准制定。
当天,中国移动研究院高级项目主管黄更生也表示,中国移动把2.4G的技术方案贡献出来,供大家一起分享,如果觉得可以,可以来作为标准。据了解,他所指的,目前中移动倡导的标准是“RFID-SIM方案,又称2.4G技术”,它与另一种基于13.56MHz频段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案(NFC)正成为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博弈的对象。
相比于中国移动提出的2.4G方案,NFC方案推动时间更长、影响范围更广,目前已经在日韩被运营商广泛应用,在国内也得到了中国银联的支持。但这种手机支付方案具有天生的缺陷——用户使用手机支付业务必须更换为特制的手机。中移动的2.4G手机支付业务则突破了以往的NFC手机支付方案,用户只需要更换一个特制的带有射频的支付SIM卡。
据记者了解,2.4G标准受到中移动追捧还不仅仅在于更换成本和推行难度。其根本原因在于标准为中国移动首家提出,其他电信运营商和银联都不具备这个技术能力。
上游供应商因为中国移动可能带来的采购商机而紧张筹备。
中国移动因此也捆绑了一批“一荣俱荣”的利益相关者。其中原中兴通讯体系公司国民科技(300077),被市场看好,该公司已于4月20日举行IPO发行的网上路演,并公告拟在创业板上市。如果中国移动在手机支付领域采用2.4G技术,国民技术将成为前者的独家芯片供应商;为中国移动提供2.4G标准SIM卡的主要供应商是东信和平(002017.SZ),这家公司获得了中国移动首批RFID-SIM卡约70%份额的订单;大唐电信(600198.SH)子公司大唐微电子也在进行测试,有望成为RFID-SIM卡的潜在供应商;来自江苏丹阳的恒宝股份(002104.SZ)在去年11月入围中国移动招标,该产品将用于手机支付终端负责数据安全,这家去年11月份通过收购壳公司获得了中国移动产品招标资质。
此前,中国移动曾对基于2.4G标准的SIM卡进行了首次统谈分签,仅有两家供应商获得订单。接近中国移动的人士指出,较少的供应商有利于该运营上对产业链进行控制。“中移动曾要求供应商独家供货。”但这种说法没有得到中国移动的确认。
此外,中国移动已经对基于2.4G标准的商业模式作了初具规模的部署:近距离的刷卡模式和超过20米的中远距离通讯模式。其中,20米的远距离传输模式将为中移动带来广告收入,具体做法是,商家只需有台发射终端,就可以向二三十米范围内路过的行人手机上发送即时广告。
在业内看来,如果这一迥异于他人的模式正式推广,中移动将有可能凭借5亿多手机用户成为超过支付宝、易宝的中国最大的第三方小额支付服务提供商,这将成为中移动最有前景的商业模式。
银联讳莫如深
中国银联对中国移动倡导的RFID-SIM方案并无兴趣,但也并不是要“单干”。
中国移动倡导的是2.4G技术,而目前银行、金融等机构布点的POS机等终端大都基于13.56MHz技术,显然和RFID-SIM卡不兼容。如果更换这些POS终端将是一笔巨大开支。而NFC技术原理和现有的POS机终端工作机制相互兼容。
中国银联对于到底要采取什么技术标准始终讳莫如深。
关注手机支付的通信界人士指出,目前在任何地点任何文件上都找不到中国银联到底要用什么标准的信息。在记者获得一份中国银联关于手机支付的文件中,银联指出:“目前推出了多种产品方案,包括NFC手机、智能SD卡、双界面SIM卡等。在试点中探索商业模式,上海、山东、宁波、四川、湖南、深圳、云南开展了业务试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商业银行和众多社会第三方机构均参与。”
值得注意的是,在合作者中,中国银联惟独没有提及中国移动。
实际上,从中国移动3月份以400亿资金入股浦发银行以来,中国银联对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合作进展积极宣传。银联官方网站上的最新消息显示,中国银联在湖南开始试水手机支付项目,选择的合作方是中国联通。
在三大电信运营商之间,手机支付解决方案的走向已经存在分歧。除了中国移动外,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都表示将支持13.56MHz技术。其中,中国联通的理由是,“目前自有渠道比较少,社会渠道上支持13.56MHz技术的NFC手机较多。”
与2.4G相比,13.56MHz频率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被广泛应用在交通、金融、社保、加油等非接触卡片领域,在各种应用上兼容性更强,基本上无需对现有机具做改动,比如目前的公交卡支付,就是采用这种技术。而2.4G则需要对交通机具、金融机具等重新改造。
接近中国移动的人士告诉记者,中国移动选择2.4G技术的奥妙之处,在于目前除了中国移动以外,其他两家电信运营商尚且不能实现这种技术要求。这意味着,如果实现这种标准,中国移动将成为产业链的主导者,芯片供应商成为中移动的独家供应商。超过5亿的移动用户产生的支付资金将会对银联业务产生强大的侵蚀。
纠结的是,银联和中移动想要彼此绕开各成体系又都很艰难。
据了解,目前银联正转向采用集成在移动终端上,具有非接触功能的NFC手机,将银行卡和电子钱包信息存储在该手机的芯片中,试图绕开电信运营商的网络通道。想要绕开拥有5亿多手机用户的中国移动,单独与手机厂洽谈,并非易事,植入芯片成本也过高。而有消息指出,中国移动在与多家上游供应商谈判时,要求供应商独家供应该公司,这也就在产业链的前端将竞争对手圈定在外。
银联也在更大的范围内争取合作者。易宝支付副总裁余晨告诉记者,“在日韩,主要为运营商主导模式,商用规模最大,日本DOCOMO公司旗下就有信用卡公司。而中国的支付体系目前是碎片化的,是赢者通吃的市场。”余晨指出,“银联过去提供的服务是裸线的,只是将银行连接起来,而易宝、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公司更擅长提供增值服务,这也是运营商的特长。面对这个新兴的市场,银联这个远程支付国家队正在和第三方支付体系合作,从逻辑上讲,是将竞争者变成合作者。”
中国银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没有对现有标准进行评论,但银联在上述记者获得的文件中指出,“建立合理的商业模式仍然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国内移动支付主导方和参与方由于立足点和利益诉求不尽相同,这导致了现在手机支付产业处于多种技术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并行的发展状态,并且容易引起恶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