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年,是由彝族太阳历的第一个星回节转化而来的一个重大的彝族节日。早在唐五代时,就有歌咏星回节的诗,如"不觉岁云暮,感激星回节、法驾避星回,波罗毗勇猜"等诗句,均载于《全唐诗》中。那时彝族先民过第一个星回节是在岁末最冷的时候,有"星回岁终"之意。劳累一年的彝家要"享腊以送旧迎新"。以后,由于第一个星回节依附于农历,在保彝族太阳历新年等特点的前提下,各地彝族民间大致在农历十月至正月范围内过彝历新年 ,叫做"过节而不改岁"。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贵州大方彝族同胞过彝族年送旧迎新的欢乐节日。
彝族年,是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十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若来年为丰收年,则这一天可继续沿用,否则,另择吉日举行。
节日早晨,青年们鸣枪放炮贺新禧,祝吉样庆丰收。人们杀猪祭祖,“迎接”祖先回家过年。中年男子三五成群串户拜年,用不同程度的吃喝声唤取主人不同档次的酒喝,若喝到好酒,则狂呼,以示赞美主人的大方。妇女不出门,留守在家招待客人。
过年,是姑娘、小伙子社交的最好时机。小伙子身着镶着花边的黑色窄袖斜襟上衣、多褶宽裤脚长裤,头包数丈长的青、蓝布帕,左前方扎一“英雄结”,左耳戴缀红丝线的红、黄大耳珠,修面无须,威武英俊。姑娘们穿镶边绣花大襟上衣和镶有多层色布的白褶长裙,端庄秀丽。大家相聚,随乐起舞,尽情尽兴。转“磨秋”、“蹲斗”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磨秋”类似汉族的转压板。选用直径50厘米、高1米、顶端稍小的木柱,取一条相同直径的6米长的横木,中间凿一个圆洞,两端各坐重量相当的一人或二人。落地一方用脚蹬地,使杆旋转,随即做卷身、翻滚、骑杆等动作,十分优美丽又惊险。"蹲斗"彝语叫"瓦布吉则",雄鸡斗架之意。比赛双方两手合拢于胸前,呈半蹲状态,用肩相撞,手、臂先着地者为输,赛马、射箭、角力等活功为节日增添了更加活跃的气氛。
参考资料:http://www.96116.net/area/xiangshuminqing/mingshujieri/2003/8351.shtml
彝族年,是由彝族太阳历的第一个星回节转化而来的一个重大的彝族节日。早在唐五代时,就有歌咏星回节的诗,如"不觉岁云暮,感激星回节、法驾避星回,波罗毗勇猜"等诗句,均载于《全唐诗》中。那时彝族先民过第一个星回节是在岁末最冷的时候,有"星回岁终"之意。劳累一年的彝家要"享腊以送旧迎新"。以后,由于第一个星回节依附于农历,在保彝族太阳历新年等特点的前提下,各地彝族民间大致在农历十月至正月范围内过彝历新年 ,叫做"过节而不改岁"。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贵州大方彝族同胞过彝族年送旧迎新的欢乐节日。
彝族年,是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十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若来年为丰收年,则这一天可继续沿用,否则,另择吉日举行。
节日早晨,青年们鸣枪放炮贺新禧,祝吉样庆丰收。人们杀猪祭祖,“迎接”祖先回家过年。中年男子三五成群串户拜年,用不同程度的吃喝声唤取主人不同档次的酒喝,若喝到好酒,则狂呼,以示赞美主人的大方。妇女不出门,留守在家招待客人。
过年,是姑娘、小伙子社交的最好时机。小伙子身着镶着花边的黑色窄袖斜襟上衣、多褶宽裤脚长裤,头包数丈长的青、蓝布帕,左前方扎一“英雄结”,左耳戴缀红丝线的红、黄大耳珠,修面无须,威武英俊。姑娘们穿镶边绣花大襟上衣和镶有多层色布的白褶长裙,端庄秀丽。大家相聚,随乐起舞,尽情尽兴。转“磨秋”、“蹲斗”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磨秋”类似汉族的转压板。选用直径50厘米、高1米、顶端稍小的木柱,取一条相同直径的6米长的横木,中间凿一个圆洞,两端各坐重量相当的一人或二人。落地一方用脚蹬地,使杆旋转,随即做卷身、翻滚、骑杆等动作,十分优美丽又惊险。"蹲斗"彝语叫"瓦布吉则",雄鸡斗架之意。比赛双方两手合拢于胸前,呈半蹲状态,用肩相撞,手、臂先着地者为输,赛马、射箭、角力等活功为节日增添了更加活跃的气氛。
彝 族 年
凉山彝谚说:“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彝族年是嘴巴的节日。”所以,要了解凉山彝族年,不能不了解彝族的饮食文化,而彝族年的饮食文化又包含着彝族浓厚的传统宗教习俗、朴素的道德观念、待客礼仪和饮食紧急。
凉山彝族过年都在秋收后的农历十月,按传统择吉日进行,时间不统一。彝语称过年为“库石”,是“新年”之意。过年的饮食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并很有讲究。
杀过年猪 彝族人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宰杀过年猪,一般不兴杀其他的牲畜。而过年猪的选择是有讲究的,如不带任何残疾和缺陷,不用老母猪,不要尾巴短小,总之要形象完美无缺,没有其他异兆。一个村寨宰杀过年猪在时间上要有一定的秩序,辈分高者先杀猪,辈分低者后杀猪。杀年猪时,要先喝“杀猪酒”,每个参加杀年猪的壮汉都得喝上一口。然后用烧红了的石块、金丝竹、清水同放一木瓢或木钵中,以纯洁的蒸气进行净化,以除去年猪身上的所有邪气,这表示对祖先神灵的诚心敬奉。彝族喜欢用高山上的干蕨草烧肉,因为蕨草为吉物,也易燃而且味香。用蕨草将年猪的毛烧尽并烤黄猪皮后,再用炭灰和水涂抹刮净,这样的猪肉没有水气,鲜嫩而味美。
烧肉敬祖先 这才算过年的开始。首先,用年猪各部位有代表性的肉切成块,在火塘里烧烤,然后盛入木盘中,放上盐,插上竹签,中间放上一杯酒,由主人家的男人在内屋的灵台前和屋檐下念经敬奉祖先。烧肉敬祖灵完毕后,先由男主人喝上第一口年酒、吃上第一口年肉,然后由佳人一一品尝。过年猪肉,除第一天晚饭食用部分外,以整体(内脏、眼脚除外)置于内屋灵台上祭祖,三天之内不能随便翻动。祭祖过后,全家聚在一起开始吃年饭。如果发现邻居没宰杀年猪,男主人就在祭祖之后给邻居送去砣砣肉,并致新年祝福。彝族吃年饭,要体现富有、安乐、庄严,既要有规矩、庄重,又要活跃、愉快。
第二天 过年的第二天便可以串门喝年酒,男人们相互邀约,成群结队,弹着月琴、唱着年歌,在这家喝,在那家闹,制造节日的欢乐气氛。一直玩闹到酒足饭饱,甚至酩酊大醉。整个山寨沉浸在新年节日的喜庆中。
第三天 过年第三天五更公鸡尚未开叫前,各家都早早起床举行送祖灵仪式,彝语叫“阿普波支”。这种仪式,必须在黎明的万簌俱静之时,表示对祖先神灵的尊重和祈求子孙后代的安康和睦。送祖灵,要做三块苦荞麦饼,在铁锅中烙烧。然后在灵台上取下猪舌、猪喉管、部分带骨肉砍成块水煮。待熟后,由男主人一手端肉一手端荞饼,插上一至三支马勺,面对灵台念经为祖先神灵送行。念完辞行祝辞后,由全家人共同食用。送年祭祖是彝族年最后一次年饭。白天,女人和小孩们还集中在村外的路口或山坡草坝举行“玩年猪尾巴”活动。
拜年 过年三天以后,便开始了拜年活动。彝族人最讲究拜年,是孝敬长辈的集中体现。拜年,是彝族人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交流感情的需要,是尊老爱幼的传统礼俗。喝了拜年酒,吃了拜年肉,视为一种服气、一种礼遇、一种享受。来拜年的人越多,主人越高兴、越体面,人丁兴旺,幸福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