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电影是第七艺术”的说法流传甚广,在电影界以至文艺界,在电影爱好者心目中,几乎早成定论,实际上,这是一个极其有害的规定,它严重搅乱了电影工作者的思想,给电影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引发了“艺术电影”的神话和所谓“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的对立”的虚幻战争。
“第七艺术”之说的虚妄在于它抹杀了电影作为20世纪新兴艺术与已经存在了千百年的传统艺术之间的根本性差别,企图把电影强行纳入传统艺术的美学框架,改变它的大众文化属性,使它成为供少数人把玩、在由所谓的精英分子组成的小圈子里互相吹捧的沙龙艺术。
谓予不信,请从其起源说起。
根据电影史的记载,早在上世纪的十年代,当电影还处于童年时期,电影理论尚未形成之时,欧洲的一些传统艺术势力十分强大的国家里的一些艺术知识分子注意到了电影的“艺术潜力”,开始致力于把电影这门新兴艺术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我们都知道,直到20世纪初,传统艺术基本上仍然保持着由艺术保护人(宫廷、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养活艺术家、中下层人民与艺术欣赏无缘的老格局。大众文化的兴起尚在萌芽时期,在露天广场上或镍币影院里看电影的下层人民,也完全没有在欣赏艺术品的意识。这时有一位名叫里卡多卡努杜的名不见经传的意大利艺术评论家站出来说,电影是一门具有巨大艺术魅力的“光的艺术”,应当是排在六种传统艺术之后的“第七艺术”。他认为不能容许由商人利用电影来讲故事牟利,喝令“让商人走开”,把“电影还给艺术家”。他说的“艺术家”是指电影圈外的从事传统艺术创作的人,如画家、音乐家、舞蹈家等等,电影人在他眼里是没有资格被称为艺术家的。这番言论得到了许多欧洲国家的艺术知识分子的喝彩和响应,“艺术电影”一词于焉不胫而走,在让商人走开的号召下,已经在世界电影市场上独占鳌头的法国百代公司向法国作家协会拱手称臣,放弃大众,不再“媚俗”,改走“艺术电影路线”,为“精英分子”服务。在创作上出现了与现代派艺术相呼应的先锋派电影,在巴黎,出现了公开排斥普通观众的“老鸽笼”影院。其结果是:欧洲把世界电影市场拱手让给了新兴的好莱坞。在“艺术电影”的大旗下,“精英分子”大肆攻击面向大众的电影,说它是“惟利是图”的、迎合大众的低级趣味的“商业电影”,别有用心地夸大所谓“艺术与商业的对立”和“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的对立”。他们还利用“艺术电影”的定义的模糊性,把“优质电影”和“精品电影”说成是“艺术电影”的“同义词”,以此来壮大“艺术电影”的队伍,严重搅乱了电影工作者和电影爱好者的思想。爱好电影的人们对此不可不察。
因为他排行第七啊
因为“电”字是七笔~~~~~~~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