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五句话是《心经》的心要,讲了四层意思。
“色不异空”,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因缘相续空,教未修行的人不要执著于相。世界啊、肉体啊,都是不可依赖的。因为都是缘生缘灭,终必坏灭哪里有一物可得呢?领悟到这一点,贪嗔痴的念头就会慢慢减少.
“空不异色”,是对修行者说的。修行者知道因缘相续是空,可能会一切都扔掉,而以"空"作为根本,这是不对的。因为这样不仅什么也干成,而且这个“空”实际上己经成了“有”。这和未修行人执着 “有”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对菩萨说的。菩萨不执空也不执色,难行能行,普度众生。但菩萨虽然色空平等,还有"色"有"空",经文说色和空没有差别,是不二的,就是要破菩萨的二见。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自〈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来四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简单的说色是指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而这些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空,上面说到是产生现象的多种因素和缘由,是事物的本质。比如说,一篇文章要呈现在读者面前,首先需要人的思想,纸笔,及传媒工具,不能单独成立,说白了,文章这种表象就是“色”,而产生这种“色”的因缘,诸如人的思想、纸等便是“空”,人如果不想写文章,或没有纸笔等这种空,便不会产生文章这种“色”而我们的每个人的个体也信赖于父母的因素,以及所看所想所食的种种关系而成立的。所以,色非女色男色,空也非虚无乌有。色即是空,让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便是空的缘由关系及多种因素合成的最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