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宾川县城西北隅,西与大理、洱海毗邻,北与鹤庆相连,东西长7公里,总面积2822公顷。鸡足山因山顶耸西,尾掉东南,前有山峰,后拖一岭,形如鸡足而得名。
鸡足山地处横断山肪东南边缘,属康滇台背斜交界的大理、丽江褶皱束地区,最高海拔(金顶)3248米,属剥蚀中山地貌。
全山共有40座险峰、34座崖壁、45个幽洞、泉潭百余处、岗岭壑谷无数。庙宇古建筑群遍布危崖山岗峡谷,在茫茫林海中时隐时现。
鸡足山古名青巅山、九曲山、九重崖,明代佛教兴盛后,改名鸡足山。
鸡足山是佛教的圣地,源远流长。据地方史籍记载,鸡足山的佛教始于宋代,而盛于明朝。至明代佛教在鸡足山大盛,先后有圆庆、净月、周理、无往、洪如、大错、担当等高僧在鸡足山出家修行,将鸡足山佛教推向极盛时期,这时鸡足山佛教寺院已有“大寺八、小寺三十有四、庵院六十有五、静室一百七十余所”,其中著名者有金顶寺、传灯寺、太子阁、九莲寺、迦叶殿、石钟寺、寂光寺、慧灯庵等。除寺院而外,还建有轩、亭、角、堂、坊、塔、殿等200余座、桥梁18座(大错《鸡足山指掌图记》)。从嘉靖至万历年间,鸡足山有大小寺院数百座,住山僧众上千人,处处香烟缭绕,是佛教的鼎盛时期。
同时道教也进入鸡足山,在山中修建了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玉皇阁、真武阁等道观。清代以后,佛
教在鸡足山继续发展,先后增修了祝圣寺、楞严塔等寺塔,再次为鸡足山增添光彩,这时期高僧有虚云、自性、洪舒、普行等。
使鸡足山成为中国佛教的名山之一,和峨眉、五台、九华、普陀等山齐名。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是鸡足山的朝山庙会,届时游人来至四面八方,远达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