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是世界上最早开发的观赏鱼,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观赏鱼之一。金鱼原产于中国,最早发现其观赏价值而饲养可追溯到宋朝初年,人们在天然水体中发现野生的红鲫鱼,将其移入鱼池中饲养,使其繁殖后代,并开始选种和培育,经历了近八百年的时间,通过池养、盆(缸)养等阶段,逐渐家化成为现代品种繁多的金鱼家族。
金鱼的品系大体可分为草种、文种、龙种、蛋种和龙背种五大类。
1. 草种金鱼:又称金鲫种。它是金鱼的祖先,外观体形似鲫鱼,身体扁平纺锤形,背鳍正常,尾鳍单一。
草种分两型,一类短尾为金鲫型,另一类长尾燕尾型。
2. 文种金鱼:一般身体较短,各鳍较长,又背鳍,尾鳍分叉为四;眼球平直不突出。名贵品种有鹤顶红、珍珠、虎头等。
文种分六大类:头顶光滑为文鱼型;头顶部具肉瘤为高头型;头顶肉瘤发达包向两颊,眼陷于肉内为虎头型;鼻膜发达形成双绒球为绒球型;鳃盖翻转生长为翻转型;眼球外带有半透明的泡为水泡眼型。
3. 龙种金鱼:外形与文种相似,不同处为眼球凸出于眼眶外。自古以来视龙种为金鱼正宗。龙种金鱼有50多个品种,名贵品种有风尾龙睛、黑龙睛、喜鹊龙睛、玛瑙眼、葡萄眼、灯泡眼等。
龙种分七型:光顶光滑为龙睛型;头顶部具肉瘤为虎头龙睛型;鼻膜发达形成双绒球为龙球型;鳃盖翻转生长为龙睛翻鳃型;眼球微凸,头呈三角形为扯旗蛤蟆头型;眼球向上生长为扯旗朝天龙型;眼球角膜突出为灯泡眼型。
4. 蛋种金鱼:外形与鲫鱼有较大差异。体短而肥,眼球不凸出,背部平直无背鳍。名贵品种有红蛋、绒球蛋、凤蛋、水泡眼、狮子头等。
蛋种分七型:尾短为蛋鱼型;尾长为蛋凤型;头部肉瘤仅限于顶部为鹅头型;头部肉瘤发达并包向两颊,眼陷于肉内为狮头型;鼻膜发达形成双绒球为蛋球型;鳃盖翻转生长为翻鳃型;眼球外带半透明泡为水泡眼型。
5. 龙背种金鱼:外形与蛋种相似,不同处为眼球凸出于眼眶外。名贵品种有朝天龙、龙背、龙背灯泡眼、虎头龙背灯泡眼、蛤蟆头等。
龙背种分七型:尾短为龙背型;头顶具肉瘤为虎头龙背型;鼻膜发达形成双绒球为龙背球型;头呈三角形为蛤蟆头型;眼向上生长为朝天龙型;鳃盖翻转生长为龙背翻鳃型;角膜凸出为龙背灯泡眼型。
参考资料:
http://www.bj7.net/bbs/topic.php?mfid=5_231
锦鲤的原始品种为红色鲤鱼,早期由我国传入日本。现已有100多个品种。据日本史料记载,大约在1804~1829年, 日本贵族最早将锦鲤放养池中以供观赏,初期叫“绯鲤”、“色鲤”、“花鲤”,二战后改称“锦鲤”,又称“贵族鱼”在日本民族的意识里,锦鲤有一种以力称雄的内涵,雄健的躯干给人以力量的感觉和魄力的启示,就算被置于砧板之上也不会挣扎,具有泰然自若、临危不惧的风度。因此, 目前在日本锦鲤已被推崇为“国鱼”。
1973年作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使者,日本锦鲤在我国安家落户。锦鲤源于中国,兴于日本,又回到中国,似乎经历了“出口转内销”的过程。金鱼是中国的国鱼,是中国人民的艺术结晶,具有阴柔之美;而锦鲤则具刚之气,是“水中艺术”、“活的宝石”。
为了推广这种水中艺术品,80年代初,广州的金涛企业有限公司率先引进日本原种锦鲤进行人工培育和生产,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也开展了锦鲤的专业研究。目前,锦鲤在中国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被称为“好运鱼”或“风水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