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因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到此拜海求仙并驻跸于此而得名,是我国唯一一座以帝王名称命名的城市。市政府为弘扬秦文化,朔求秦皇岛的历史渊源,于1991年复建秦皇求仙入海处景区。
整个景区占地19公顷,古树参天,风光满族,兼具深厚的文化内涵,景区建设融古建筑、园林、雕塑艺术为一体,以秦始皇东巡求仙为主线,展示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的历史背景修建而成。景区由秦风阀门、始皇渴石行大型群雕、战国风情、求仙殿、求仙路、求仙苑、仙人词等景点组成。
秦皇求仙入海处,浓缩了战国时代重大历史事件和传说典故,突出了秦始皇入海求仙的壮观场面。秦皇东巡群雕,体现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东巡砾石时的壮观场面和秦始皇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成为景区的标志之一;求仙殿内秦帝国国事艺术陈列馆,以展示秦帝国先进的军事思想,科学工艺等,表现光辉灿烂的古老文明:殿内二层,展示千古一帝风采的同时,进行秦文化表演,游客亦可参与其中;求仙路祭坛上,高6米,重 80吨的始皇立体雕像堪称全国之最;北方之最的孔雀园,珍禽倘佯林木间,给人回归大自然的享受:来到秦皇求仙入海处海边,柔软细腻的沙滩、款款的海风、点点的帆影,迷人的海滨景色,使人心旷神治,留连忘返。
秦皇求仙入海处将为您展示一幅两千年前景色风古老画卷,吟唱一曲传诵至今的亘古长歌。
秦皇求仙入海处主要景点:
公元前 475年一公元前 22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是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当时整个社会充满矛盾,战乱不止,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争霸的局面,“战国风情”就是围绕战国七雄在政治、军事、农业、商业、文化、民俗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取其精华建造而成的,使游客在观赏的同时既获取历史知识,又寓知识于娱乐之中。真是“抚千古在一瞬,揽七雄于目前”。“战国风情”牌匾这几个刚发劲有力的大字出自张爱萍将军之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先后五次出巡,其中公元前215年第三次东巡到碣石,派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命大臣李斯刻“竭石门辞”,即矗立海边的喝石刻石。重刻的稿石系采用花岗岩自然石块,高约5.1米,宽2.9米,厚2米。
始皇一生喜爱巡游,在他统治全国后的十余年里;曾五次出巡“亲巡天下,周览远方”。秦始皇每次出巡时,都有隆重的车仗和庞大的车队,场面非常壮观,现在大家所看到的这组群雕以秦始皇出巡时声势浩大的历史场面,用生动、形象的始皇像、车马及人物造型,再现了秦始皇华夏一统,千古一帝的风采,它是由32个人、2 0匹马、2辆车组成的,此群雕长40米、宽5米、高6.6米,是景区继秦始皇巨型雕像之后的又一个标志性建筑。
求仙苑内百草丛生,百花争艳,古碑林立;秦皇井、祈寿亭、升仙台等源于美丽、神奇的传说;望海长廊是为秦皇求仙入海的童男童女的亲人眺望、祈盼的场所;凄美的历史让人回味。配以碧清的湖水,白色的亭廊,构成了一幅水陆相连的美丽图画。
阙门产生于西周时期,秦汉时代在城门、宫殿前或祠庙前都建有阙门。据说阙门是“天子号令赏罚所由出也”,也就是悬挂法令、布告用以昭示国人的地方,而祠庙、居室前的阔是“装饰、别尊卑”,就是说:阙是一种标志,表明宫殿、居室、神祠及坟墓的范围,人臣到此必须肃然起敬。
秦皇求仙入海处的阙门,仿秦汉阙门形式,外观重檐四阿顶,四阙三门,其中门楼为重檐牌楼式,中间正阙两座,左右带副阙,旁阙两座,两边接连高墙;旁阙上层梁坊按东西南北四方位浮雕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正门横匾是由赵朴初先生书写的“秦皇求仙入海处”。
在阙门的前面这对神兽叫“天禄”,传说中天禄是一种头上长角、肋生双翅会飞的动物,是吉祥的象征。
仙人祠分山门、正殿和东西配殿。山门塑有哼哈二将;正殿和配殿分别塑有东王公、西王母、福神、禄神、财神、寿神和求仙的卢生、徐福、韩终、侯公、石生几位方士。因祠内有仙也有人,合称‘仙人祠”。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自称始皇帝,希望二世、三世……以至万世永远流传下去,他想永远统治中国,于是派遣许多方士漂洋过海,寻求长生不死的仙药,这些方士有的到了日本、韩国,也有的下落不明。仙人祠就是为这些方士修建的祠堂,以纪念他们为中、日、韩三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