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战国经济发展的状况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http://www.pep.com.cn/200406/ca421145.htm

这个网站你可以参考

魏国李悝变法

魏国在战国初年魏文侯当政时(公元前445年~前396年),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其一、废除奴隶主官爵世袭制,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使地主阶级的代表得以牢固地掌握政权。

其二、推行“尽地力之教”。其具体措施是:规定每亩地的标准产量为一石五斗,要求农民“治田勤谨”,达到每亩增产三斗;同时杂种各种粮食作物,并充分利用空闲土地,植树种桑,多种瓜果蔬菜。目的在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封建政权的田租收入。

其三、实行“平籴法”。年成好时,政府以平价购入粮食,灾年再以平价出售,以平衡粮食价格,防止商人垄断粮价,稳定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的经济基础。

其四、李悝作《法经》六篇。这是一部保护封建制度的法典。这部《法经》不仅集以前各国法律之大成,而且是秦汉法律的张本,所以李悝被列为战国时代法家的始祖。

吴起改革

魏文侯还派吴起改革军事制度。吴起对士兵进行严格的挑选、训练和考核。凡考核及格者,免去一家徭役,并奖给田宅。

吴起还根据士兵的不同特点,对军队采取新的编制,以便在战争时根据敌军以及地形的特点,交互使用或者互相配合使用这些军队,使每个士兵的优点得到充分的发挥。吴起在魏国创立的这套军事制度,后人称“武卒制”。

公元前408年,魏文侯命吴起伐秦。吴起指挥魏军一举攻下秦国洛水以东的五座城池,在那里设立了西河郡。

李悝变法的结果,使魏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地主政权日益巩固,国力逐渐强大,成为战国初年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

楚国吴起变法

楚国是战国初期领土最大的国家。但因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国力衰弱。公元前402年,楚声王因暴虐被杀。其子楚悼王即位后,接连遭到魏、赵、韩等国的进攻。公元前391年,魏、赵、韩又伐楚,再败楚军于大梁、榆关,楚丧失大片土地。面对着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楚悼王很想进行政治改革。就在这时,吴起因在魏国遭到排斥而来到楚国。公元前382年,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主持变法。

吴起变法基本上承袭了李悝在魏国实行的办法,它的主要内容如下:

其一、凡是封君传到第三代时,就收回其爵禄;废除公族中疏远者的特殊待遇,把一些旧贵族迁移到荒凉的地区。这就从政治上和经济上削弱了旧贵族的势力。

其二、精简无关紧要的官职,削减过高的官吏俸禄,把节省下的经费用来训练战士。

其三、整顿吏治,要求官吏“私不害公”,不计毁誉,一心为地主政权效力。 打击旧势力

吴起变法沉重地打击了楚国的旧贵族,加速了楚国封建化的进程,使其国力迅速强盛。公元前381年,赵国遭到魏国的进攻,求救于楚。楚国派兵攻魏救赵,大败魏军。

但是就在对魏战争胜利的这一年,楚悼王病死。楚国旧贵族乘机作乱,围攻吴起,吴起逃避在楚悼王的尸体旁,贵族用乱箭射杀吴起,同时射中了悼王的尸体。

楚悼王之子楚肃王即位后,按楚国法令,将加兵于王尸者罪及三族,这样就打击了旧势力的凶焰。

秦孝公求贤

秦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迟缓,公元前408年实行“初租禾”,标志着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秦献公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为后来商鞅变法作了准备。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秦孝公痛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决心继承献公的事业,进行改革。他下令“求贤”,注意选拔人才。就在这时,商鞅从魏国来到秦国。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原是卫国破落贵族的后裔,姓公孙,名鞅,也叫卫鞅,后因在秦变法有功,封为商君,所以历史上称为商鞅。他入秦后,通过景监得见秦孝公,以“强国之术”说服了孝公。

商鞅变法主要内容

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1)用法令形式废除了奴隶制的井田制,即“开阡陌封疆”。具体说,就是把原来井田的“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就从法律上维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地主经济的发展。

(2)奖励军功,建立军功爵制。规定军功以在前线斩得敌人的多少来计算,斩敌人甲士首级一颗的赏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庶子一人。杀敌越多,赏赐越厚。根据“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的原则建立了一套军功爵制,按爵位高低授与种种封建特权,包括占有耕地、住宅、服劳役的“庶子”和担任一定的官职等,爵位高的还可以得到三百家以上的“税邑”以及减刑的特权。

变法还规定国君的宗族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公族的属籍,不能享受贵族的特权。按军功爵制,人的政治地位要由有无军功来决定,这对旧贵族是个沉重的打击;而对于当时新兴的地主阶级来说,则产生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3)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鞅认为农业是“本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而把商业和手工业称为“末业”。为了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源,商鞅规定凡是努力经营农业生产,多缴纳租税的,免去其本身的徭役;凡是弃农经商或怠惰以致贫穷而交不起租税的农民,没收为官府的奴婢。商鞅还采取加重关市的商品税,不许商人贩卖粮食,商人的奴仆必须服徭役等措施,迫使商人弃商归农。

(4)普遍推行县制。商鞅在没有建立县的地方把许多乡、邑、聚合并成县,一共新建了31个县,每县设置了令和丞等官职来掌握全县政事,使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加强了中央集权。

(5)建立什伍连坐制。规定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彼此有相互纠察告发“奸人”的责任,不告发“奸人”,要处以腰斩的刑罚,告发“奸人”的可与斩敌同赏。如果一家藏“奸”,什、伍要同罪连坐。这种连坐法,主要目的在于防范人民群众的反抗。

(6)统一度量衡。商鞅颁布了标准的度量衡器。现在存世的“商鞅方升”,就是当时颁布的一件标准量器。

商鞅所采取的以上改革措施,目的是破除奴隶制度,巩固和发展封建制度,从本质上说这是一场地主阶级的政治革命。但由于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自始至终遭到很多贵族的反对。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王即位,“宗室多怨鞅”。于是,商鞅被“车裂”而死。

不过,由于变法内容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加上新法已推行多年,“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所以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时最先进的强国,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封建制发展

除以上几国外,战国其他各国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如韩昭侯、赵烈侯、齐威王等也进行了改革。

各国的变法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化运动。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奴隶主贵族,保护封建地主阶级,废除奴隶制的政治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封建制的政治经济制度。

从奴隶制进入封建制是历史发展中的一大进步。农民比起奴隶来,人身束缚相对减轻,这对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是有促进作用的。

水利灌溉事业

农田水利工程战国初年,魏文侯派西门豹做邺县(故城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的县令。当时漳水泛滥成灾,地方官吏勾结女巫,每年将贫苦少女投入水中,称为“河伯娶妇”,借口平息水患,以愚弄人民,搜刮财物。

西门豹至邺,破除了“河伯娶妇”的迷信,动员人力开凿了十二道水渠,引漳水灌溉农田,使漳河由水害变为水利。魏襄王时的邺令史起,继续开渠引漳水灌田,使邺一带盐碱地得到改良。

铁农具的广泛使用

在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已经广泛使用,到战国中期,铁器的使用更是空前规模地在各地推广。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全国各地,包括七国的广大地区,都有战国的铁器出土,而且种类、数量大大增加。在河南辉县的战国魏墓中,曾发现58件铁农具,有犁铧、锄、锸、镰、斧等,其中有两个“V”形的犁铧,构造虽然还很原始,但已能起破土划沟的作用。

在河北兴隆县发现了一个战国后期燕国的冶铁手工业遗址,有铸造工具的铁范87件,其中有铁锄铸范、铁镰铸范等。在河南新郑县和登封县的告成镇发现的战国时期韩国冶铁遗址中,有许多原始性的卧式层叠铸范,可知战国时已经发明层叠铸造技术。

从这些考古发现来看,战国时南北各地铁农具的种类和形式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个体生产是封建农业的标志,而个体生产发展的速度,首先决定铁制农具供应的程度。铁农具的普遍使用,给封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精种高产

畜力耕田的推广铁制农具的使用对耕作方法的改进起很大的作用。有了铁犁铧,必然要用畜力来牵引。春秋、战国时代牛耕开始于东方,商鞅变法后,秦国后来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当时还开始用马耕田。畜力与铁器的结合给精耕细作提供了条件。

此外,战国时人们已普遍用人或动物的粪便作为肥料。如《孟子滕文公上》就提到“粪其田”;《荀子富国》说“多粪肥田”等等,都说明施肥已成为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人们已懂得树叶在土中腐烂可以作为肥料,如《荀子致士》说:“树落则粪本”。当时也已会沤制绿肥。对积肥、施肥的重视,是当时提高农业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手工业规模

个体手工业者逐渐增多。这种手工业者,一部分是由原来官营手工业中的官奴经过斗争解放出来的,一部分是从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的。他们独立经营木工、车工、陶工、皮革工、修补工等,从事个体的小生产,有自己的住宅,可以自由迁徙。各行各业通常集中在一个固定的地区进行生产,一般是自产自销,谋生比农民容易。

当时还存在豪民经营的大手工业,主要是冶铁业和煮盐业。直接生产者是依附贫民、雇工和奴隶。如猗顿以煮盐起家,魏国的孔氏、赵国的卓氏和郭纵以冶铁致富,他们都是富比王公的暴发户。

官营手工业主要用来满足封建统治者本身的需要,如战争用品和奢侈品等,其规模相当大。在官营手工业的机构中有一套管理组织,直接生产者是官奴、刑徒和征发来的民工,有时还用雇工,即“佣客”。

手工业技术

战国时期,手工业的生产技术有长足的进步。丝织业已能生产罗、纨、绮、锦、绣、绢帛等产品。产品已具有地区特色。齐国的丝织品最出名,产品行销各地,享有“冠带衣履天下”的声誉。

木工所用的工具除斧、凿、锥外,已有画方形的“矩(曲尺)”,画圆形的“规(圆规)”,弹直线的“绳(墨斗)”,测量垂直线的“悬(悬挂的线)”,测量水平线的“水(水平仪)”。

战国早期,漆器工艺还是木器业的附属部门,战国中期以后,开始脱离木器业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手工业部门。饮食器具,日用容器,乐器,武器,以至棺材,都要上漆。上漆不仅可以增强器物的防腐性能,而且可以用各色的漆画成各种图像和图案,从而使器物成为工艺美术品。

采矿技术

采矿技术也有很大的进步。在湖北铜绿山发现的古铜矿遗址证明,当时劳动人民不仅能找到富矿、大矿,而且已能开掘深矿井了。

中国很早就发明制作琉璃(即玻璃)的技术。在西周的墓中已发现琉璃管和琉璃珠,经过化验,这是一种低熔点的含有铝、钡的玻璃,和西方的钠钙玻璃不同。在长沙战国楚墓中发现了大量用琉璃制成的璧、珠及兵器上的剑首、剑珥、印玺等,证明战国时制作琉璃的水平已有显著提高。这也否定了过去认为中国最早的琉璃是从罗马传入的观点。

金属货币的流通

春秋晚期,适应民间商业的勃兴,出现了金属货币,即铸币。战国时期货币的流通量则逐渐增大。当时的货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铜币,另一类是金币。铜币从造型上分有四种:

形状像刀的叫刀币,流通于齐、燕等国;

形状像铲的叫布币,流通于韩、赵、魏等国;

圆形圆孔或方孔的叫圜钱,流通于秦国和东周、西周等地;

形状像贝壳的叫铜贝,也叫蚁鼻钱,流通于楚国。

楚国还铸有金币叫“郢爰”,爰是在扁平的金版上打出一块块的金印,金印文字为“郢爰”,使用时从大版上切下,依重量定其价值。后来还发现有“陈爰”。就是打仗呗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