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暑、湿、燥、火是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六气是太过就化为六淫。暑燥火三邪为六淫的一部分,致病各有异同。
暑燥火三邪致病与季节气候和居处环境有关。既可单独侵袭人体而致病,也可与其他几邪共同侵犯人体而致病。侵犯人体的途径为多为肌表和口鼻。
暑燥火都耗气伤津。暑为阳邪,阳性升发,侵犯人体,可致腠理开泄,迫津外泄。津液亏损,可出现口渴喜饮,尿赤短小等。由于津能载气,在大量汗出的同时,气随汗泄,引起气虚,气短乏力,声低懒言等。燥性干涩,易伤津液,造成阴经亏损的病变。濡养功能减退,咽干口渴,皮肤干涩,小便短小,大便干结等。火为阳邪,其性炎上,侵袭人体,迫津外泄,消灼阴液,使人体阴津耗伤,出现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伤之症。耗气指损伤气。由于津能载气,在大量津液消耗的同时,气随津泄,引起气虚,可出现气短乏力,声低懒言等。所以,暑燥火都耗气伤津。
暑燥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火邪致病有一定的季节性。暑为夏季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素问••••••• 热论》说:“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燥为秋季主气。球气当令,天气敛肃,空气中缺乏水分濡润,因而出现秋凉而劲急干燥的气候。而火邪为阳盛所生。火热致病,亦有内外之分。属外感者,多是直接感受温热邪气之侵袭,与季节有一定的联系。属内生者,多于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阳气亢盛而成。
暑邪火邪都是阳邪,而燥病有温燥、凉燥之分。暑邪火邪为阳邪,多出现系列阳热症状,如壮热、脉象洪大等。而燥病在初秋之时,与温热相合侵犯人体,则多见温燥病症;深秋之季,有近冬之寒气,燥与寒邪相合侵犯人体,故亦见凉燥病症。所以,燥邪并非都有阳症。
总体来说,燥暑火三邪致病相似却也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