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是亚洲和非洲的食蚁性哺乳动物,而南美洲也有三种食蚁兽。两类动物都有相似的形态,和食蚁的食性有关。譬如,前肢都有很长的爪(用来挖掘蚁窝)、口中牙齿退化或消失(不需咀嚼)、舌头均细长(用来伸入蚁窝)、有很发达的唾液腺(协助粘住猎物)。过去两类动物均被归类于同一目(贫齿目),但是现代的生物学家认为食蚁兽和穿山甲这些构造上的相似性,是趋同演化的结果。
食蚁兽科Myrmecophagidae以完全无齿,舌极长且有粘液,前肢有发达的钩爪为特征,现存包括三个差异较大的单种属。大食蚁兽Myrmecophaga tridactyla体大,包括尾巴全长可达2米,体重可达40公斤,面部修长,尾毛长而蓬松。大食蚁兽分布于中美洲的危地马拉到南美洲的阿根廷北部,在地面活动,生活于森林、草原和沼泽地岱等多种生活环境中。小食蚁兽Tamandua tetradactyla全长一米左右,树栖性,尾部有缠绕性,分布于墨西哥南部到阿根廷北部之间的森林中,其中中美洲和南美西北部的小食蚁兽常被单列为中美小食蚁兽Tamandua mexicana。二趾食蚁兽Cyclopes didactylus全长不到40厘米,面部很短,毛呈丝绒状,树栖,尾具缠绕性,极少离开树。二趾食蚁兽分布于墨西哥南部到玻利维亚之间的森林中。
穿山甲科Manidae又称鲮鲤科,现存1属7种,其中非洲4种,亚洲南部3种,也有人将非洲的单列为一属,有些新的分类法甚至认为而非洲和亚洲的穿山甲可以分置于不同的亚科。穿山甲身披覆瓦状排列的鳞甲,遇敌害可全身蜷缩成球状。穿山甲可分为树栖和地栖两个类型,但地栖者也可爬树,树栖者如非洲中西部的长尾穿山甲Manis tetractyla(右图)有很长的尾,尾部有缠绕性。各种穿山甲外形上大体相似,只是大小和尾部的长度有较大的区别。其中小型种类体重1~2公斤,而非洲的巨穿山甲Manis gigantea体重可达25~35公斤。我国可见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左图)和印度穿山甲Manis crassicaudatus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