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作者简介:
杜牧, 字牧之, 号樊川, 京兆万年人, 太和三年进士及第, 由于性情刚强、直陈利弊, 得罪当权, 所以不为重用, 使他有怀才不遇的感觉, 于是浪迹于江湖, 饮酒赋诗以自遣, 他作诗技巧甚高, 文字鲜明华丽, 却又充满对人生的感慨, 后世认为杜牧的诗豪迈气慨, 在晚唐中自成一格, 为了别于杜甫, 世称“小杜”。
◆ 诗词赏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清明时节在旅途中赶路,又逢下雨,愁苦烦闷,诗人自然想喝一杯热酒,打探牧童哪里有酒店,饮酒解愁。
四月清明, 正是多雨的春天, 纷飞的细雨本来就容易勾起人愁, 加上清明又是祭扫祖坟的日子, 更让人因为怀念,产生断肠般的愁绪, 在这种追思的情感下, 当然会兴起借酒消愁的念头, 诗人打听酒家的地点, 不也是基于这种动机吗? 然而牧童伸手一指, 却把我们带进了另一番意境, 使人陷入层层的深思中。 这首游子伤感的诗, 写来婉转、动人, 也让我们感觉到一股化不开的哀伤。
此诗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也间接地反映出清明时节,我国南方会出现连续的蒙蒙细雨天气的情况。
(根据临汾汾酒广告宣传“今日杏花村一是指山西梁山东麓山坳的小村庄。”而据唐代文化史料考证:诗中描写之地是安徽铜陵。杜牧曾在晚唐会昌四年至六年(844~846年)出任安徽池州刺史,那段时间还写出大量诗篇,其中的《清明》就是这位地方官春游城西杏花村所得。)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