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时代日本人的体质结构来看,属于蒙古利亚人种是毫无疑义的。考古学已证
明在10万年乃至20万年以前(即旧石器时代早期或中期),便有人群在日本列岛
生息。但是,由于尚无这一时期的人类骨化石的发现,因而无从了解其体质特征
。目前,在日本列岛发现的最早的人骨化石是1957年在丰桥市牛川町发现的“牛
川人”,约生活于旧石器时代,具有“占人” (尼安德特人),的特征。除“牛
川人”外,在日本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骨化石,如“三日人”、“浜北人”,“
港川人”、“圣岳人”,其生活时代均不超过3万年前,已进入“新人”阶段。它
们的体质特征是身材较矮。例如,在冲绳岛发现的“港川人”,距今约18000年,
男性身高约155厘米.女性约144厘米。与中国大陆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后期的人骨
化石相比较,较之华北地区的身材较高的“山顶洞人”,他们更类似于在中国广
西发现的身材较矮的“柳江人”。可以认为,在冰河期海面较低而出现陆桥时,
“古蒙古利亚人”(广泛分布于东南亚)之一部,从中国大陆南部移居到冲绳和
西日本,形成了上述的“原日本人”。他们便是绳纹时代日本人的母体。
从1万年前到公元前3世纪,是日本的绳纹时代。由于已渡过冰河期,海面上升,
日本列岛与大陆隔绝,一般认为,绳纹时代人与大陆来往甚少。目前,已发现数
干具绳纹人的遗骨。从其体质结构来看,虽因时代和环境的不同,同为绳纹人也
有体质差异,但大都保留着“古蒙古利亚人”的典型体征,如身材矮、脸型短、
鼻扁平等,与现代日本人显然不同。然而,自绳纹时代晚期开始,又有亚洲大陆
移民进入日本。到弥生时代,大陆移民急剧增加。1953年,九州大学教授直良信
夫①在本州西北端的山口县土井浜发现了200余具保存良好的弥生人遗骨。其体质
结构与绳纹人明显不同,其特点是身材高(平均约162—163厘米)、脸型长等,
更接近于现代日本人。经许多学者研究,认为弥生时代的大陆移民,来自朝鲜半
岛和中国东北。蒙古东西伯利亚等东北亚地区,属“新蒙古利亚人”系统,最初
居住于本州西端和北九州,以后逐渐向东扩散,经近畿地区扩散至关东地区。在
扩散过程中,他们不断与原居民(绳纹人的子孙)混血。不过,学者们对大陆移
民的人数与混血对日本民族构成的影响,其估价却大相径庭。持“演变说”的学
者认为,这些来自东北亚的大陆移民,因后续乏人,在混血过程中,逐渐为原居
民集团所吸收,其影响不大。而持“混血说”的学者②,则运用当代的人口统汁
法和拟态模型法推算,移民过程近千年(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大陆新
移民的人数可达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在有些地区应占人口的四成到九成,他们认
为混血之影响,远远超过一般人们的想象。自然人类学家埴原和郎③便持此说。
诚然,他们也承认地域的差异,认为在弥生时代来自东北亚的新移民大多居住于
北九州地区。其一部分曾扩散至近畿和关东地区,而地处偏远的东北地区、北海
道、西北九州,离岛地区,则较少或几乎未受移民混血的影响,仍以绳纹人的子
孙为主要居民,因而生活于北海道的阿伊努人被认为是未受混血影响的绳纹人的
直系子孙。于是,在弥生时代,形成了日本人的二重构造,即移民系统弥生人(
主要分布于西日本)和绳纹系统弥生人(主要分布于东日本)。而且,指纹、耳
垢、齿冠的类型调查以及近年来新兴的血液、病毒的遗传因子调查,亦似乎支持
这种“二重构造”说。当然,在弥生时代,也可能有中国江南地区的移民,直接
或经南岛地区进入日本.但日本学者的有关研究尚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