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胶片株式会社介绍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FUJIFILM,以下简称富士胶片)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感光材料制造商,1934年创建,以照相和影像系统为龙头产品,此外还设计制版印刷、医疗图像诊断、记录媒体等影像、信息器材等领域。
富士胶片法定地址在日本国神奈川县南足柄市中沼210番地。2004年3月合并报表的销售额为25,603亿日元,员工72,624名,在世界各地拥有293个集团公司,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排名上列第214名。
富士的技术
银盐照相是富士胶片的技术基础,其诸多产品在最先进技术与最高水准的性能方面均获得世人的赞誉。在技术开发能力方面,有以全球领先的ISO400高灵敏度胶卷开发为象征的各种感光材料的高感度化、随时都能轻松拍照的带镜头胶卷(Single Use Camera 简称:SUC)的商品化、融合电子技术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X光图像诊断系统“Fuji Computed Radiography”的开发、对一次成像相机市场的参与等,多种多样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均在质量与性能上获得高度评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借助富士公司在银盐照相的魅力-使影像“色彩”的还原性得到了划时代的提高,即在三原色通常的三个感色层上,为制造高感光度胶片,又增加了世界首创的第四个感色层,富士胶片开发的这一商品可谓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彩色胶片。
在感光材料以外的领域,富士胶片以上述核心技术为基础,积极地开发高性能磁性记录媒体和高性能液晶用材料等诸多产品。应对当今的数字化与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在数码相机方面在日本确立了制造厂商的领先地位,并且相继开展多种数码影像的服务。
富士胶片的中国之路
早在1984年,富士胶片便在中国北京设立了事务所,以加强对中国市场拓展的经营管理。1995年,富有远见的富士胶片又在江苏省苏州市建立生产企业,1997年正式开始生产数码相机,从这里向世界各地提供数码相机、一次成像相机和APS相机等先进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富士苏州工厂已经发展成为富士胶片全球三大生产基地之一,具备了生产富士全线数码产品的能力。现在苏州工厂的产品有90%出口国外,10%供应国内市场,不久的将来,将实现30%-50%的国内销售。在初步获得运作中国市场的成功经验之后,2001年4月,富士胶片又在上海设立了投资控股公司“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士中国),全权负责中国地区富士数码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富士中国全面确立以数码影像为突破口,决胜中国市场的新战略,在成立后的半年多时间里,对整个中国数码影像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在得出中国数码影像市场在未来数年里将以极快的速度增长的结论后,在9月正式获得富士产品内销权的同时,从而正式成为了持续推进中国数码影像市场持续发的另一生力军。
2002年8月,富士中国在国内率先推出全行业一款全中文化数码相机FinePix602,并宣布今后在中国境内销售的数码相机将全部实行全中文化,在全行业中率先掀起了数码相机的本土化进程。与以往国内销售的国外品牌(即使是在国内生产)一般仅是在说明书上使用中文不同,富士中国的全中文化可谓“彻头彻尾”,不仅相机的外包装盒p相机使用说明书和附带软件使用说明书全部使用中文,而且包括数码相机的核心芯片p处理软件和液晶显示界面等核心技术在内的部件也全部采用中文设计,使中国消费者今后在使用富士数码相机时,将不会存在任何的语言障碍。为了推出全中文化的数码相机,富士中国在前期做了包括技术研发和资金在内的大量投入,要将数码相机的芯片p软件处理平台等核心技术转换成中文处理当然不可能像翻译一篇文章那样简单,为此,富士中国在苏州增设了一个专门生产全中文设计数码相机的生产厂。除了产品本身的全中文化,在其他细节上,富士中国也处处照顾中国市场的切实需要,例如考虑到中国的碱性电池质量参差不齐,就特意增加了高性能的充电电池和快速充电器等配件。
富士数码相机的这一中文化由此引发了所有海外品牌的全中文化风潮,可谓2002年国内数码相机市场的重大事件。但是,富士中国的目标并不是靠中文化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一时的竞争优势,而是要把富士中国的中国化在中国进行到底。在推出全中文化数码相机之后,富士中国的又一个举动便是数码相机产品在中国市场从发布到上市,都和欧美市场同步。不仅销售同步,而且在研发阶段就把面向中国的机型开发列入规划之中,并全部采用最新技术。
在销售渠道上,富士中国经过调研后认为,虽然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数码相机在很大程度上被归于靠近计算机的高科技产品,但中国的消费者似乎更愿意将数码相机看成和传统的相机一样。2002年,富士中国对国内的经销渠道网络体系进行了全面调整,多头出击,从计算机产品经销商到数码相机专卖店,以及传统相机经销商,只要有好的销售量,较强的面向终端用户的销售能力,均成为吸纳的对象。2002年,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富士数码相机便以出色的技术优势和性价比跻身国内数码相机品牌前三位,销量由2001年的4万台增至11万台,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也直接提升达20%左右。
富士数码相机的这一中文化由此引发了所有海外品牌的全中文化风潮,可谓2002年国内数码相机市场的重大事件。但是,富士中国的目标并不是靠中文化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一时的竞争优势,而是要把富士中国的中国化在中国进行到底。在推出全中文化数码相机之后,富士中国的又一个举动便是数码相机产品在中国市场从发布到上市,都和欧美市场同步。不仅销售同步,而且在研发阶段就把面向中国的机型开发列入规划之中,并全部采用最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