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先集体化,后机械化"?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在全国土地改革之后,毛泽东对当时农村形势作出了一个基本的判断,认为在土地改革后,农村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在一天天地发展,新富农又开始出现。许多贫农因劳动力、生产工具等方面的不足,仍然处于贫困地位,甚至欠债、破产、出卖土地,农村出现了新的两极分化。这种现象说明个体经济和分散的家庭经济的脆弱性和局限性,它与逐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趋势是相背离的,是不利于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和适应工业化发展日益增长的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所以,唯一的也是正确的选择,就是在土地改革后趁热打铁,依靠广大农民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发展互助合作运动,使广大农民联合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如此,毛泽东认为,互助合作运动,可以创造并形成新的生产力,必将极大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1955年,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指出,在经济落后,生产不发达、缺乏生产资料和资金的中国广大农村,必须先有合作化,然后才能使用大机器。他强调,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协作能够形成新的生产力。在中国的条件下,即使没有大批农业机械,只要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提高生产力的目的。毛泽东的这一思路,阐明了实现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并形成了先通过互助合作实现集体化,然后在集体化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