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古代足球——蹴鞠
足球的故乡在中国,我国很早以前就有用脚踢球这项活动了。但是,那时候不叫踢足球,而叫“蹴鞠”或“踢鞠”,踢法当然也和现代足球不同。
蹴鞠这项活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最早的记载见于《战国策齐策》:“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到了汉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蹴鞠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仅民间“穷巷蹋鞠”(桓宽《盐铁论国疾篇》)、“寒食蹴鞠”(刘向《别录》)成为风气,而且蹴鞠还成为宫廷的主要体育活动。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初到皇宫居住时,曾因没有蹴鞠活动而闷闷不乐,后来,刘邦特地为他修建了“新丰宫“,这样太上皇就可以和家乡来的人一起蹴鞠取乐了。从此,蹴鞠传入宫廷,汉武帝、汉成帝都成了蹴鞠爱好者。蹴鞠还成为军队训练的内容之一。
唐代,是蹴鞠的鼎盛时期。比起汉代来,此时的蹴鞠又有了新的发明创造。首先是“充气球“的出现,再次是球门的发明。球门有两种,一种是球场内设两个球门,东西端各一个。甲队攻乙队门,乙队攻甲队的门,运动量大,竞技性强,有点和现代足球相似;另一种是球场中央置一个球门,甲乙两队共踢,球门高,进口小,要有较高的射门技术。另外,还有不同球门的踢法,种类很多,有一人自踢,两人对踢,还有多人多花样的踢法。唐代妇女的一般都是这种非对抗性的蹴鞠。
蹴鞠到了宋以后,两个球门的踢法已不见了,主要流行一个球门或不用球门的蹴鞠。这种方式运动量不大,技术性和娱乐性相对增强了。据《东京梦华录》介绍,宋代球门“约高三丈许,杂珠结络,留门一尺许”。踢法是:先由左队球头踢球过门,右队队员接到球后,传给自己队的球头,由球头射门,把球踢过门去为胜,若踢不过去则为负。到了明清时代,连一个球门的蹴鞠也不见了,只剩下不用球门的玩法了。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由于民族风俗的关系,十分喜欢在冰上蹴鞠。玩时分两队,每队数十人,球掷起后,两队争相踢之,以球在自家队员的脚下传递为快。
首先可以肯定的就是:足球是圆的,其实足球最早发明于中国,那时候的足球是用竹做的,后来社会慢慢进步,科学慢慢发达,也就发展成现在的足球,是用皮和其他纤维做的,那时候中国的足球叫做:蹴跼.
最早的篮球_就是用竹编的圆型物!或用其他植物编的圆型物!也就是中国的蹴鞠!所以可以说中国是最早的足球发明者
最早的古代足球——蹴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