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石简介
玉石,英文名称为NEPHRITE,在大的分类上可分为硬玉和软玉。硬玉通常称为翡翠。软玉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产出,其中以中国新疆和田地区产的软玉质量最佳,产出历史最为悠久。玉石料(包括原料和经简单据开或粗制成形,未成串或镶嵌)在《进出口税则》中归入七十一章“宝石或半宝石”中的品目7103中。
软玉是由闪实况物族中的透闪石-Tremolite(Ca2Mg5[Si4O11]2(OH,F)2)-阳起石Actinolite
(Ca2(Mg,Fe
)5[Si4O11](OH,F)2为主要组成的多矿物集合体。透闪石一般为白色、灰色,而阳起石则为较深的颜色。这是由于氧化亚铁含量不同引起的。二价铁经氧化成三价铁,颜色变成红棕色,特别是裂缝及空隙的部位,还有暴露在外的截面部分也容易氧化成红棕色。由于含铁的缘故,软玉还可呈青、绿、黑等颜色,由此分成各种亚种。研究表明,软玉的化学成分理论值为:SiO2占59,169%,CaO占13,805%,MgO占24,808%,H2O占2,218%,而实际上不同产地不同亚种其化学成分各不相同(晶体结构及形态:单斜晶系。晶体呈柱状针状。呈纤维状者,呈透闪石石棉。致密坚韧并具刺状断口的隐晶质块体,称为软玉。物理性质:呈无色、白色、浅灰色。玻璃光泽或丝绢光泽。软玉的颜色取决于其中所含的矿物颜色,贫铁透闪石呈白色;富铁透闪石呈淡绿色)。
一般特征
1.化学成分;软玉是一种含水的钙镁硅酸盐。
2.晶体:主要组成矿物透闪石和阳起石属单斜晶体系。
3.结晶习性:软玉本身为纤维状晶体的交织体。
4.硬度(Hardness):5.5--6.5。
5.密度(Density):2.90--3.10 g/cm3。
6.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1.606--1.632。
7.光泽(Luster):玻璃-油脂光泽。
8.透明度(Transparency):半透明-不透明。
9.颜色(Color):变化大,有白、清白、青、黄、绿、黑等,并由此决定其亚种。
10.包裹体:软玉常含磁铁矿包裹体。
11.加工(Process) :是极好的玉雕材料,也可加工弧面状宝石和圆珠。
12.产出状态(Shape)
:软玉原生矿床常为块状,又称山料。次生矿为巨砾或卵石。若是原生矿经剥蚀后被搬运到河流中沉积下来的卵石,称为仔料,若原生矿经剥蚀后,仅经短途搬运而呈巨砾产出者,称山流水。
主要品种
软玉品种的进一步划分主要依据颜色,常见品种有:
1.白玉:呈白色的软玉,透闪石达90%以上,最高可达99%。市场上常称为羊脂玉、梨白花、雪花白、象牙白等。白玉是软玉中最高档的玉石,块度一般不大,比较珍贵;白玉中以莹洁细润的羊脂白为最佳,又称羊脂玉,它白如凝脂,特别光滑温润,给人一种钢中带柔的感觉。
2.青白玉和青玉:青玉是色呈青色的软玉。介于青玉和白玉之间者,则称为青白玉,几者间没有明显的界限,都是凭肉眼和感觉而定。青白玉和青玉产量很大,中国古代和现代制品大多以白玉和青白玉为主。
3.碧玉:绿色至暗绿色的软玉,其颜色由含一定的阳起石和含铁较多的透闪石所至。优质的碧玉很名贵,但不及羊脂玉。碧玉和青玉之间界限虽说也有过度性,但不像白玉和青玉那样模糊,交易区别,在中国古代的软玉制品中,碧玉也占一席之地,至少仍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品种。
4.墨玉:是指黑色或灰黑色的软玉,其黑色如漆者是上等的玉玺用料,价格较高,但在大多情况下,黑色并不均匀,既有侵染黑点状,又有云状和纯墨型。墨玉之所以呈黑色,系有青玉中含杂质所致。因此常见青玉上出现墨玉、或在墨玉上出现青玉的现象。
5.黄玉:呈黄色或米黄色的软玉。其名有米蜡玉、栗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米色黄等。其中以栗色黄和米蜡黄者为上品。黄玉的黄越浓越珍贵,其珍贵程度不在羊脂白玉之下,且比羊脂玉更稀罕。
6.糖玉:是色似红塘的软玉,其色是由软玉经氧化而受铁侵染所致,真正的血红色者极为少见,多为紫红色或褐红色。
7.其他品种:除上述常见的品种外,尚有一些不常见的品种,如虎皮石,即其外观花似虎皮;花斑玉,即呈花斑声色的软玉;巧色玉,即具有巧色的软玉。
俄玉主要产地
软玉在世界上有诸多产地,如中国、俄罗斯、加拿大、新西兰、美国等,但以中国新疆和田最为著名。
俄罗斯玉石产地主要分布在布里亚特共和国、伊尔库茨克州、克拉斯克雅尔斯克边区、乌拉尔山脉等地。自1978年俄罗斯地质学家亚历山大谢金林首次在萨彦山脉东北部发现了第一个青白玉矿—“嘎沃赫达”产地以来,截至2003年共发现和开采了四个矿石产地,即嘎沃赫达、布罗姆、嘎留柏和海伊达产地。这四个产地矿石的储量、矿带的品质相对有很大区别。其中,嘎沃赫达为最大的产地,预计理想开采时间为15年,其他均为10年、5年、3年不等。每个产地开采量也有很大区别,如嘎沃赫达产地1998年—2000年开采量为100吨左右/年,这里开采的矿石指的是荒石,真正的玉石则很少。2001—2004年每年开采量为300—500吨。其他3个产地总量也不过200吨。但是,有些俄罗斯专家认为这种无序的、无计划的开采,已经造成资源不足,或质量较差的趋势。现在主产地有些山脉几乎夷为平地,品质也随之大大降低,2003年—2004年新开采的矿石几乎都是新生矿带原料,其品质特征是密度较差,结构粗糙,硬度不足,更无细腻之感,很多坯料做不成玉件,或者只能做些粗糙、抵挡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