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庄皇后是否下嫁多尔滚?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没有举行正式仪式

多尔衮的地位实际上是太上皇。而庄妃则是太皇太后。这个绝妙的提议是谁先发明的,史书中没有记载,但用心之良苦,不得不感慨钦佩。

至于太后是否真有下嫁的举动,已无案可考。但已经不重要了。按照现在的话来说,无论太后和多尔衮属于“同居”或是“姘头”。太后失身已是定论。

多尔衮的地位实际上是太上皇。而庄妃则是太皇太后。这个绝妙的提议是谁先发明的,史书中没有记载,但用心之良苦,不得不感慨钦佩。

至于太后是否真有下嫁的举动,已无案可考。但已经不重要了。按照现在的话来说,无论太后和多尔衮属于“同居”或是“姘头”。太后失身已是定论。

没有,她是皇帝的亲娘,不可能在先皇死后嫁给自己的小叔子,会让皇帝被天下人耻笑的

太后下嫁的“论据”

“太后下嫁”是清宫八大疑案之一。“太后”指的是孝庄文皇后,她是皇太极的妃子,

顺治皇帝的生母,康熙皇帝的祖母。下嫁,说的是顺治时期,丧夫多年的孝庄下嫁给了执掌朝政的小叔子多尔衮。

太后是否真的下嫁了?300多年来,正史无法回避,野史极力渲染,专家各持己见,闻者莫衷一是,真可谓迷雾难辨,疑团费解。正如近代史学大家孟森所言,对这桩清宫疑案,“无南北,无

老幼,无男妇,凡爱述故老传说者,无不能言之。”它引起了人们不衰的兴致,街谈巷议,津津乐道,尤其成为现代影视文学作品刻意发挥的极好题材。当此电视连续剧《孝庄秘史》热播之

际,特把人们认为太后下嫁的有关说法略作梳理,和读者共同品味一下,看看这些“论据”说的是否有些道理。

论据一:保全皇位的政治婚姻

孝庄,姓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族人,13岁时嫁给比她大21岁的皇太极,她的姑姑和姐姐也先后嫁给了皇太极。皇太极死时,庄妃才32岁,年仅6岁的儿子福临继承皇位,这便是顺治皇帝

一个是30出头的寡妇,一个是只知玩耍的顽童,怎样才能撑起战火纷飞中的大清江山?在当时,顺治虽名为皇帝,但执掌朝中军政大权的实际是睿亲王多尔衮。这个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

赤的第14子,与皇太极是同父异母兄弟,按辈份是顺治的叔叔。他在清军入主中原的战争中屡建战功,入关后手握重兵,成为朝中说一不二的人物,甚至连皇帝的大印“玉玺”也搬到睿王府

内使用,以代统天下,小皇帝顺治随时有被废掉的危险。人们认为,孝庄为了保住儿皇帝顺治的天子宝座,而委身于小叔子多尔衮。至于是孝庄的主动情愿,还是多尔袭的威胁逼迫?具体是

哪年哪月开始结秦晋之好的?双方只是同居,还是举行过正式的婚庆大典?这些都是次要的。因为作为政治婚姻,主人所在乎的不是其形式。

认为太后下嫁的人指出,太后下嫁之事,不能说是由于孝庄的“惭德”,而是她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得已而采取的一顶特殊措施,是巩固皇权的一种政治手段。后来的岁月表明,太后下嫁之

举稳住了权倾朝野的多尔衮,稳固了幼年顺治的皇位,稳定了刚刚入关还在开拓中的大清江山。

论据二:弟娶其嫂的满族旧俗

把太后下嫁这桩疑案放到清初满族风俗中来审视,就更容易理解了。旧时满洲有这样一种风俗:父亲死了,儿子娶其庶母,兄长死了,弟弟娶其嫂子。由此,在清朝初期,兄弟之间、叔

侄之间的妻妾互娶,也就成了见怪不怪的事。

这里不妨试举顺治时的两个例子:其一,就是那个多尔衮,曾经接娶自己的侄媳。据《清实录》载,顺治七年(1650)正月,多尔褒将肃亲王豪格的福晋博尔济锦氏娶来做自己的妃子。豪格是

顺治皇帝的大哥,因与多尔衮有矛盾,被多尔衮强加罪名致死,然后将侄媳迎娶到自己的金屋内。其二,就连顺治皇帝,也曾转娶弟媳。据当时在清宫效力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回忆,顺治爱

上了自己弟弟襄亲王的王妃董鄂氏,而且是“火热爱恋”,当顺治十三年(1656)七月襄亲王死去后,第二个月顺治便把弟媳董鄂氏迎入宫中,封为贤妃。

由此看来,在清初满人的眼中,弟娶其嫂无可厚非。站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来思量,孝庄与壮年英武的小叔子多尔衮的结合,也就是一桩平常事,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了。

论据三,多尔衮的“皇父”称谓

持下嫁说的人特别强调,在顺治朝多尔衮公开以皇上的父亲自居,称号就叫“皇父摄政王”,而只有皇帝的母亲下嫁了,多尔衮才有可能被称为“皇父”。

当然,多尔衮的称谓变化是有一个过程的。顺治元年(1644)还称“叔父摄政王”,顺治二年(1645),改称“皇叔父摄政王”;到了顺治五年(1648),便定称号为“皇父摄政王”。人们认为,多

尔衮称谓变化的过程,恰恰反映了太后与多尔衮的婚姻由隐秘到公开的过程,反映了天下臣民对皇室这桩特殊婚姻逐渐认可的过程。

多尔衮曾称“皇父摄政王”,这已是史学专家一致公认的事实。打开清宫档案,当时的清政府公文中已是这样直接称呼,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顺治朝刑部题本,其汉文批红即有“皇

父摄政王”字样。而且,当时的朝鲜也注意到这一情况,在顺治六年(1649)二月的《李朝实录》中,特地记有“清国咨文中有皇父摄政王之语”。顺治七年(1650),39岁的多尔衮病死,第二

年朝廷清算他的种种罪行,平坟鞭尸,砍掉了脑袋,在当时公布的罪状中,“自称皇父摄政王”就是最重要的一条。

值得一提的是,在顺治八年(1651)历数多尔衮罪状的诏书中,还有一条大罪是“亲到皇宫内院”。很明显,这是斥责他一度淫乱后宫,人们认为当与太后有关。反对下嫁之说的人提出:“皇

父”二字,只是对多尔衮的尊称,并没有其它含义在内。这种说法恐怕是很勉强的。

论据四:张煌言的“太后婚”诗证

持太后下嫁说的人认为,顺治六年(1649),多尔衮的王妃病死,孝庄与多尔衮随即举行了正式的婚庆大典。于是,太后下嫁作为天下最大的绯闻,在当时迅速传播开来。关于这点,张煌

言的诗就是直接证据。张煌言是明朝遗臣,他曾写有《建夷宫词》1O首。在顺治六年写的一首诗中,他直书太后已经下嫁,并对这种“丑行”进行辛辣的讽刺。其中写到:

“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在张煌言的诗中,又是“合卺尊”,又是“太后婚”,百官庆贺,喜盈宫门,太后的寿酒变成了婚宴的喜酒。这首诗简直就象一幅太后下嫁写真图。张煌言是与孝庄同时代的人,他的诗影响

很大,被视为太后下嫁说的直接证据。

张煌言写“太后”,朝鲜文献则记“太上”。朝鲜《李朝实录》上说:多尔衮称“皇父摄政王”,“似是已为太上矣”。与“太上”相对的,当然是“太后”。这又从一个印证了太后下嫁的

事实。

论据五:顺治谕旨露出的破绽

顺治皇帝有一道谕旨,露出的蛛丝马迹很值得仔细玩味。那是顺治十七年(1660)十二月二十四日,因乳母李氏病故,顺治降谕礼部,其中有这样几句话:“睿王摄政时,皇太后与联分宫

而居,每经累月方得一见,以致皇太后萦怀弥切。乳母竭尽心力,多方保护诱掖,皇太后眷念慈衷赖以宽慰。”

这道谕旨无意间透露给我们这样一些信息,在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期间,幼年皇帝顺治与母亲孝庄分宫而居。皇帝居于宫廷大内,当然毫无疑问,问题是皇太后住到哪里去了?如果太后也住在

皇宫,母子之间为何“每经累月方得一见”?可以推断皇太后不是居于皇宫之中,至少不在皇帝的身边。而且,“皇太后萦怀弥切”,为何却不去看望皇上,以慰渴思?皇上又为何不去探望

生母,以解“皇太后眷念慈衷”?度之事理,其间必有一个超越两者之上的力量破坏了母子之情。这个力量,除了皇父摄政王多尔衮之外,还能有谁?恰恰是多尔衮摄政期间,皇太后长期不

住宫中,或者说不能日夜守护幼子,除了下嫁还能有什么其它原因呢?

论据六:风水墙的诉说

按清朝早期丧葬制度,皇后无论死在皇帝之前,还是死于皇帝之后,都要与皇帝合葬,同陵同穴。可是,孝庄竟葬在了遵化的清东陵风水墙外,而未与清太宗皇太极合葬于沈阳的昭陵。

持太后下嫁说者认为,这是孝庄因改嫁而无脸到阴间见皇太极的刻意安排。

关于孝庄皇后的丧葬,曾有这样一则传说:75岁的孝庄死后,接祖制要运到关外昭陵入葬。当装有孝庄遗体的棺材途径东陵地段时,突然沉重异常,128名杠夫被压得眼冒金星,寸步难行,只

好就地停放。当夜,康熙梦见祖母孝庄,老太后说“我决不与太宗合葬。如今梓宫停放之地,就是上吉佳壤,可即地建陵安葬,切记吾言,休得违误。”于是,孝庄便安葬在东陵了。这当然

是野史传说,不可相信。

确切的史料中有这样的记载。孝庄生前曾叮嘱康熙:“我身后之事特以嘱汝,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孝庄嘱咐康熙,日后将她安葬在东陵即可。

人们认为,太后下嫁之事,虽出于政治目的,但是随着汉化的加深,不论是孝庄本人,还是她的孙子康熙,均难免有慊于心。这应当是康熙未将祖母与祖父合葬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正是孝庄

最终留下遗嘱死后不再走近皇太极的根本原因。

至于太后在遗嘱中说的,之所以不入葬皇太极的昭陵,是因为昭陵已封多年,“卑不动尊”,不忍再惊扰皇太极,这实在是托词。因为就在顺治六年(1649)四月,皇太极的孝端文皇后死去,

第二年仍是葬人昭陵。同样是皇太极的后妃,别人死后能合葬,孝庄有什么不能的?说穿了,孝庄心有苦衷,难以明言,遂以“卑不动尊”来自我解释。对祖母孝庄的心思,康熙心有灵犀,

自然心知肚明。但康熙又感到,将祖母单独安葬实在没有这样的先例,是件很棘手的事,于是他把这一难题留给了儿子雍正,将孝庄的棺材在东陵的地面上一直停放了38年之久,直到雍正三

年(1725)才为孝庄建陵安葬。

还需说明的是,长眠在清东陵的5个皇帝、14个皇后、136个旗妃,都葬在风水墙内,而只有孝庄葬在风水墙外。这又是为什么?有人说,太后下嫁对爱新觉罗皇家来说是一件丢尽脸面的丑事

,所以把她葬在陵区大门之外,罚她永远为子孙后代看守陵门。这当然是野史上的解释。据专家、研究考证,风水墙内是清东陵陵区,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而风水墙外,孝庄的陵名叫昭西陵

,名义上还与沈阳皇太极的昭陵是一个体系。一道风水墙,分开两个陵区,这也是别具匠心了!

论据七:有人见过的铁证“太后下嫁诏”

1946年10月,近代学者刘文兴撰文《清初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起居注跋》,其中写到:宣统元年 (1909),他的父亲刘启瑞任内阁侍读学士,奉命收拾内阁大库档案,“得顺治时太后下嫁皇

父摄政王召”。文章说,刘启瑞同时还见到《皇父摄政王起居注》一册。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看来,真的有人看到过有关太后下嫁的诏书。世上若果真有这一诏书,无疑是太后下嫁最具权威的铁证。那么,历史上是否有过太后下嫁诏?如果有,这份诏书现

今是否还保存在世?是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还是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或是在其它什么地方?但愿有天人们能找到它,到那时,太后下嫁的疑案就再也不疑了!

本文开列了这么多太后下嫁的“论据”,是否能说明孝庄的确下嫁给小叔子多尔衮了呢?面对这历史谜团,还是请读者自己思忖吧。

No

多尔滚其人,本是清太祖第十四子,即努尔哈赤的14子

属于庶出,小时侯就聪明伶俐,深得太祖的喜欢。

太祖曾对多尔滚的生母说:他百年之后要立多尔滚为太子。

但是在太祖被袁崇涣炮击后重伤不愈去世后,太祖的四子皇太极弄权,联合三大贝勒,四人执政。并借口殉葬,逼死了,多尔滚的生母。

从此,多尔滚和皇太极结成了死敌!

皇太极死后,争夺皇位有多尔滚、皇太极的长子豪格。

但是,在孝庄皇后的周旋下,结果六岁的福临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但是多尔滚还有篡位的野心,为了稳住多尔滚,孝庄以满蒙以嫂可下嫁小叔的风俗,下嫁给了多尔滚。断了多尔滚篡位的野心。被封为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多尔滚病死,他被罢黜了一切的荣耀!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43521.html

依据史料推论:下嫁

No!

孝庄最后都没有下嫁多尔衮,身为3朝太皇太后,她有义务有责任要从一而终,而且,多尔衮后来因叛乱而死了。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