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尼西亚,千佛坛的另一个名字是:婆罗浮屠
公元800年的时候,夏连特拉王国就曾在现在印度尼西亚中部兴建了许多佛塔,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都城日惹近郊的“婆罗浮屠”了。然而,这个神奇的建筑也曾一度被湮没。相传15世纪后,爪哇佛教逐渐衰微,另一种教的势力却大增,并伸展至东南亚。由于这两种宗教的教义不同,所以互相抵触,还时常有争战事件发生。当时的佛教僧侣和信徒们害怕他人破坏“婆罗浮屠”这一旷世之宝,于是在城中各处贴出告示寻求能解决这一难题的计策。然而,整整过了9天9夜,也没有一个敢于揭榜的人。“天意啊!这是上天的意旨,我们无法违抗。”城中的人们慨叹着,却还是忍不住要去请教大庙中最具名望的法师。老法师架起祭坛,就着月朗星稀的夜幕作法掐算天意,这时,远方有一颗闪亮的流星划过夜空,倏然坠落,他看到这样的凶兆,只好无可奈何地叹口气,摇了摇头,持着银白的长须飘然而逝。果真,没过多久,就在流星坠落的方向,有一口火山突然喷发,红热的岩浆缓缓地流过来,流过来……终于,火山灰把这座婆罗浮屠完全掩埋。幸存的人们虽然颇感惋惜,却仍感欣慰,因为这宝塔终于不会遭到洗劫了。
沉寂在地底下四百年以后,直到19世纪初,婆罗浮屠才得以重见天日,又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修缮,它才重新放射出瑰丽的佛教艺术的光辉。婆罗浮屠意为“山丘上的佛塔”,也称“千佛坛”,属佛教东南亚分支建筑文化。坛为实心,由30万块石头紧紧砌合而成,最大的竟重达1吨多。它的外形是呈阶梯状的锥体,总高35米,共分九层。塔基是一个边长为110米的四方形的台,下面六层为折角方形,象征茫茫大地;上面三层变为柔润的圆形,象征着恢宏广宇。底部四周有石级道直通其上。上面三层圆台基上还设有许多小塔(其中第七层32座,第八层24座,第九层16座)共72座环绕大塔,这些小塔上都刻有一个个透光的孔洞,形似竹篓,所以又有人叫这个婆罗浮屠为“爪哇佛篓”。锥体的顶端是一个大佛塔,直径约有10米,与一我国北京的妙应寺白塔不但形似而且神似。
这座石塔每层都设有回廊,左右壁面上均刻有精美的浮雕,内容有《佛传》、《本生事》、《华严五十三参之图》等故事,一幅接一幅,好像一本绵延不绝叫人不忍释卷的连环画,不仅情节引人,就连形象也是那么逼真,更不用提它的雕刻技法有多么细腻动人了。全塔两千多面浮雕,是佛教艺术中的珍品,更是世界闻名的石刻艺术宝库,有“石块上的史诗”之称。
今天,婆罗浮屠是南半球上最著名的古迹,它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和柬埔寨的吴哥窟一道,合称为东方的四大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