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式的明星们刚露脸,记者们扑上去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山寨现象”。政协委员倪萍表示应从法律上和行政上采取手段,立法封杀“山寨现象”,同时从舆论上给予制止。(3月4日《新京报》)
对于倪萍大姐,我是尊重的,因为倪萍大姐是一位富有爱心的人。但在“山寨现象”这一问题上,我认为倪萍大姐并不懂“山寨”,更不懂什么是“山寨文化”。在倪萍大姐看来,所谓的山寨就是盗版和剽窃,所谓的山寨文化就是胡说八道。至于其为什么出现及其存在的内涵,则并不明白,也似乎不需要明白。
存在的,必定有其存在的道理。“山寨”的出现,绝非偶然。当大多数人用不起正版时,便只好无奈的去选择“山寨”。“山寨”走入寻常百姓家,使许多人拥有了以前不敢拥有和难以拥有的东西。精英们是不屑于“山寨”的,因为他们不需要“山寨”;广大的平民却需要“山寨”,因为“山寨”原本就属于平民百姓。
不可否认,一开始的“山寨”仅停留在仿冒或伪造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寨”的内涵有了更新和进一步延伸。当权威者摆出一副居高临下和冷冰冰的面孔时,普通百姓无法与之亲近。于是,“山寨”便不再是仿冒和伪造的代名词,而是一种对权威的挑战和一种平民化的表达,如山寨版的“百家讲坛”、山寨版的《红楼梦》(旧版 新版)等。“山寨”使我们有了别的选择,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施展的舞台。
这一切在精英们眼里,便是垃圾。如倪萍大姐所言,垃圾很便宜,你也捡吗?垃圾的确便宜,可在大街小巷中,收破烂、捡拾垃圾者大有人在。许多人看不上眼的垃圾,却养活了一大批人。倪萍大姐不需要靠捡拾垃圾养家糊口,而有一些人实实在在的是靠着捡拾垃圾过日子。
在今天,许多东西被精英们所垄断,草根们找不到自我展示的舞台。山寨文化,便是精英文化之外的文化;山寨精神,便是藐视权威的精神;山寨文化和山寨精神的兴起,便是大众文化和精神的兴起。只要不违法,人人都有表达的自由;只要不违法,人人都可以与精英、权威一比高低。山寨只属于草根,也只扎根于民间。
当然,假冒的毕竟是假冒的,盗版的毕竟是盗版的。打击假冒、盗版,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山寨文化和山寨精神,并不等同于假冒和盗版。面对当前的“山寨现象”,我们应该去反思这种文化和精神兴起的真正原因。并采取宽容的态度,合理、规范的引导它走向健康积极的轨道。而不是一味的蔑视和排斥它,更不能像倪萍大姐所提议的给予立法封杀。(夏余才)文字来源:http://blog.qq.com/qzone/622000370/12361544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