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恩北京时间2009年6月14日消息,6月13日,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开幕。本届组委会执行副主席任仲伦在开幕前夕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您觉得今年电影节的亮点是什么?
任仲伦:本届电影节在保持其一贯的权威性、专业性、影响力的同时,具有如下三大亮点:
报名影片数量激增,参赛影片质量提升,国际影响力显著扩大。本届电影节在报名影片数量上创下了一系列记录:报名影片达1925部,其中长片1270部,分别来自79个国家和地区;短片655部,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这个数据创下了历届电影节最高。报名影片不仅在数量上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质量上也有大幅度的提高。世界首映、亚洲首映的影片数量迅速上升,其中世界首映超过200部,亚洲首映超过300部。报名数量的激增体现了上海电影节国际影响力的剧增,而这种快速扩张与中国电影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密切相关。
国际影展亮点频出,呈现多元文化追求,辐射电影文化大众影响。本届电影节将是历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专题展映最丰富、质量最高的一届。事实上国际展映体现了一个电影节的策划能力与文化品格追求。本届电影节的国际展映单元结合电影史中具有纪念意义的事件与时间节点,结合法国新浪潮50周年,希区柯克诞辰110周年这两个对世界电影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件与人,在电影节上第一次以大屏幕的形式呈现在中国观众面前。而一些电影界的大师,如林权泽、于佩尔,当下世界电影的潮流作品以及金爵奖评委会主席丹尼博伊尔的专题影展都将呈现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国际影片展映中。
促进文化与资本融合,推动国际合作和中国电影产业整体发展。尽管运作只有两年,但“中国电影项目创投”与“合拍片项目洽谈”已经成为上海国际电影节推动产业发展的战略核心。本届项目创投与洽谈单元吸引到217个国内外项目的报名,既有来自波兰电影大师扎努西、日本岩井俊二、韩国郭在容的项目,又有一批中国电影中坚力量如张一白、王光利、马俪文、陈大明等导演的项目呈现。而令人可喜的是8个入围的中国更年轻的电影人的项目体现了中国电影新锐们进军世界影坛的视野。上海国际电影节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推动中国电影多元化内容及多元化的市场发展,为电影输送资本血液。记者:电影节这两年成长如何?
任仲伦:我们认为,上海国际电影节是成长最快的电影节之一。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电影节长期以来,一直迈着稳健却坚定的步伐向前发展,并且在不断地为我们带来惊喜。具体表现在主体活动越做越强,比如参赛片每年递增速度很快。特别是近年来,从2006年的746部到2009年1925部。而且世界首映、国际首映的影片也在不断增多。此外,近两年来,我们国际评委的阵容在世界各大电影节上,也是非常强大的。2006年的吕克·贝松,2007年的陈凯歌,2008年的王家卫,以及今年的丹尼·博伊尔,无不是在世界各大电影节上屡获大奖、拍摄的影片取得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著名导演。特别是丹尼·博伊尔,在今年的奥斯卡评选上,获得了包括最佳导演在内的8项大奖。在电影市场上,2006年推出合拍片项目洽谈,2007年重新亮相的电影市场,都在不断地增强电影节的市场功能。本届电影交易市场移至更加上海展览中心,展区面积和展商数量都创历届之最。另外,中国电影项目创投和合拍片项目洽谈在今年收到了200多个报名项目,包括一些大牌导演的最新创意。最后,随着展映影片越来越精彩以及展映单元地不断丰富,观众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现在已有20多万。此外,参加电影节的业界人士每年达5000名以上,报道媒体的数量也达到了1000多名,每年增15%以上。
记者:您认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中国电影界起到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他为中国电影做了什么,尤其是现在世界电影融为一体的时候?
任仲伦:首先,随着上海国际电影节在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上的一系列举措,上海国际电影节已成为中国电影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现在,在中国的电影产业界,大家都已经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电影节的市场功能。事实上,从世界范围来说,国际电影节已经成为好莱坞发行体系之外另一个发行推广的重要体系。其次,通过将世界多元电影呈现在中国电影人面前,为大家提供了学习交流机会。同时,电影节的论坛秉承“中国道路、世界价值”的宗旨,邀请业界精英头脑风暴,由“主题论坛”、“电影圆桌”和“电影大师班”等板块组成,为行业内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为中国产业发展提供风向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国际电影节近年推出的中国电影项目创投及合拍片项目洽谈成功率非常高,去年入围的40个项目中有35个成功签约,这为推动中外合作,为国际电影的投资、发行商共同发现、探宝中国电影提供平台,同时也推动了中国、亚洲的导演们将电影成品送往国际市场。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中国乃至亚洲电影产业的孵化器。
(艺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