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
当众多外媒记者涌向乌鲁木齐街头时,人们不难想起,2008年外媒关于“3·14”拉萨事件、奥运火炬传递受阻事件的不公正报道。
事实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外媒关于中国的偏见一直没有消失,这从某种程度上得以折射我国对外传播的弱势地位,或许,这也是央视进行大规模改革的背景之一。当央视的改革涉及所有频道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电视新闻离国际化到底有多远?
传递中国的声音
据报道,央视新闻栏目的改革不仅会增加新闻评论和批评报道,而且在报道国际新闻时力求更加客观平衡,并在半小时的《新闻联播》中,国际新闻报道的时间从4分钟增加到8分钟。除了在内容上进行改革,中央电视台也加快了国际化的进程,除了六个已经存在的国际频道,央视正计划开办俄语、阿拉伯语和葡萄牙语频道,在3年内实现7种语言、11个频道的国际化布局。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教授告诉记者,增加国际新闻报道是非常顺应时代的举措。在全球化时代,中国越来越融入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中,中国人越来越渴望了解全球资讯,现在政府愿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这种需求。
改革,必须回归新闻本质
但是,新闻人才缺乏、传媒体制限制、法治不健全都是中国电视新闻媒体走向国际化过程要面临的问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希光教授告诉记者,中国电视新闻媒体走向国际化的前提是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一流的英语水平、熟练的新闻写作能力和新闻敏感的专家型新闻人才。
而原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任展江则认为,“关键是体制的问题。中国电视新闻要走向世界需要健全和民主的法制做保障,需要多元的意见。同时,应该按新闻规律办事,更加尊重新闻事实,更加开放透明。”
本组稿件据《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