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建立起来的TVB一度可以号称“影视帝国”。
TVB拥有大量观众耳熟能详的明星。(资料图)
从旺角闹市区辗转乘坐四十五分钟的地铁,再赶上每小时一班的免费员工巴士,十五分钟的车程后,便会到达远离尘嚣、被青山绿树环绕的TVB电视城。每天,无数的记者与发着电视梦的年轻人,搭乘这趟日夜穿梭不停的班车,赶往这个出产最多娱乐新闻、获得梦寐以求的工作机会、赢尽鲜花与掌声的“香港梦工场”。
3月11日,一场代号为“威远行动”的廉署突击拘捕行动,震动了整个香港娱乐圈,也让这座平日歌舞升平的电视城,在24小时内变成一座死气沉沉的空城。无解封令之前,记者不得进入,录影厂变得人声稀落,艺人上下班犹如鸡飞狗走,带着逃避镜头与追问的尴尬神情,忧心忡忡度日。
廉署调查TVB业务总经理陈志云等五人涉嫌贪污的丑闻,揭开了香港电视艺人表面风光、背后却备受剥削压榨的冰山一角。然而,某些高层以权谋私、克扣艺人演出费中饱私囊的行为,绝非电视艺人、幕后制作人在这个行业中生存艰难的全部原因。自去年底开始,陈鸿烈、薛家燕、李香琴等多位年长艺人过劳致死或致疾,幕后员工为争取加薪掀起抗争,电视艺人拍电影收到的利市封内,传闻仅有写着“无言感激”的纸条(后无线指利市封内除了字条还有港币,但不愿透露具体数额)……上述事件的陆续曝光,令TVB这间香港最大的免费电视台,在外界眼中,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吝啬、霸道、恃强凌弱的一面。
在那场惊心动魄的廉政风暴来袭之前,本报记者数度深入电视城,采访艺人、监制、导演,探访工潮组织者,尝试了解香港电视人为争取工作、挣钱糊口、实现梦想,而默默妥协、苦苦抗争的辛酸境况。我们不是以批评一间大电视台来哗众取宠,而是期望香港电视停滞不前、人心低迷的境况得到正视,期望电视人也可以“幸福而有尊严”地活着;港剧曾带给我们的美好光景,他日或可重来。
陈志云涉贪被捕被认为是对TVB的很大打击。(资料图)
那段不复返的“最好的时光”
3月10日晚十时许,TVB电视城仍一如既往地热闹而平静。在广播大厦二楼的员工餐厅里,不时走过打扮时髦的舞蹈艺人,和不知身在何许年代的古装人,餐厅里提供十到二十多港元不等的港式茶餐,供通宵拍戏和录影的他们偷空填肚。毕竟,想往市区吃上美美的一顿耗时太多,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份紧密的通告。
在这熙熙攘攘的餐厅里,一位年过不惑、面庞清瘦的男子,静静坐在一隅,翻阅着当晚要拍的剧本,不时打量一下往来的新人面孔。他叫刘顺安,历任近三届TVB工会主席的高级编导,近月来“沉默示威”、“红衫运动”、“集体请病假一天”等TVB员工抗议活动的组织者。在这里坐到十一时许,他就要赶往录影棚,开始新剧《团圆》的厂景拍摄,直到凌晨4点。
这样捱更抵夜的生活已经延续了20多年,刘顺安人生的大半年华,都献给了这份他曾引以为豪的工作。1986年5月1日,当时年仅19岁的刘顺安进入TVB——劳动节这一天入行,在现在笑称“已变成半个老人”的他看来,似乎意味着一世辛劳的无奈宿命。
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青年刘顺安并不这样看,他甚至觉得自己从事了一件“伟大”的事业。1980年,香港政府取消电视台必须进口西方节目的规定,无线的本土制作数量大增,吸纳了大量的创作人才,香港自此进入本土电视最蓬勃发展的年代。有一大批像刘顺安这样的年轻人,为了事业而非金钱加入TVB,因为这间全港第一家无线电视台充满活力,前景无限。
刘顺安至今仍对TVB心存感激。当年他进入公司,只是一名练习生,在某个部门做着传递文书的工作。但那个年代,电视行业里一切都是雏形,有大把的机会。每个人都有很多梦想,只要肯努力,就算只是一个练习生、一个打灯的,也可以投考电视台的高级职位。不像现在,很多助理编导做了十年,也仍是助理编导,因为没有空余的职缺。当时,刘顺安做了近10个月的练习生之后,知道台里有助理编导的空缺,便放胆一试申请转职。很幸运地,他成功了。
转做助理编导之后,工作更辛苦了。80年代,TVB与ATV的竞争进入白热化,无线的《轮流转》被亚视的《大地恩情》逼至腰斩,幕后创作人挠破头皮,也要想出新的剧种来对撼亚视。剧组赶戏的辛苦程度与现时的TVB不相上下,往往从早上7点开工,一直拍到深夜4点,第二天早上7点又开工。连捱数天,幕前、幕后许多人都倒下了。
“那时的TVB就像一个大家庭,有什么事情要赶,只要拍拍膊头,大家都不会计较就赶回来,就算放工也不舍得离开电视台,我试过一个月没回家。看到隔壁台有一两套剧很火,大家就会竭尽所能几天几夜不睡,想办法超过它。那些打仗的日子其实是很开心的,公司会眷顾你付出的汗水,给予一定的褒奖或嘉赏,也会肯定你的位置与存在价值。以我为例,我的努力,我的锲而不舍,令我在两年内就升职做了统筹。某种程度上,工资不是相差很远,但是让人有憧憬,让人有追逐自己梦想的权利,因为TVB给了很多空间让我们去干一番事业。”忆及当年,刘顺安的眼神有些兴奋。
从一个传递文书的小子到统筹、高级编导,曾与杜琪峰、韦家辉、余明生等优秀导演、监制坐在同一间办公室工作,刘顺安目睹着TVB从毛头小子到巨人的成长。到了90年代,这个巨人已然雄霸整个香港甚至东南亚电视市场,此时,公司与员工之间慢慢有了裂痕。从底层做起的刘顺安敏感地发现,公司不再跟他们谈什么理想,只是计算着用多少钱拿多少回报,甚至要求更多;艺人、幕后员工付出的青春与汗水,它不再眷顾,反而觉得这是应该的,一些不公平、反人性的制度应运而生:低廉的薪酬,高负荷的劳动,流水线式的赶工作业,卖身契式的合约制度……这座梦工场,仿佛变成了一个傲慢的资本家的产品加工场。
刘顺安痛心地说:“这些不公平、不健康的发展状况,促使我们去成立工会、发起抗争。我们希望告诉老板或投资方,TVB三分之二以上的艺人和幕后人,都在这里工作了超过10年甚至20年,将人生最黄金的时间交给了公司,但公司现在只把我们当作一件可用的工具,那么人心就会开始涣散,我们的理想就会越来越决裂,甚至会幻灭!”
下页内容提示:明星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