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喊了多次“狼来了”,这次“狼”真的来了!宁浩的新片《无人区》终于定档12月3日。当年,意气风发的宁浩没想到会遭遇新片搁浅,而且一搁就是四年。如今,面对影片终于上映,宁浩却显得有些过于冷静。昨日在《无人区》北京首映式之后,宁浩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专访。关于外界对电影票房的期待,他轻描淡写地说:“电影不是个赚钱的方式。”而对自己影片的类型,他认为“还需要十年去总结”。
谈作品:“昆汀能抄别人,我也能抄他”
宁浩说,他自《无人区》开始思考人性跟社会的关系,尝试用电影探索对世界的认知。关于人性的思考,他用了“朝闻道,夕死可矣”来描述。
羊城晚报:电影一开始有一个关于动物的寓言,你想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什么主题?
宁浩:寓言是暗喻人本身有动物性,也有社会属性,一个人可以靠动物性生存,但只有懂得了“利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羊城晚报:你曾说路过内蒙时被那里的环境打动,于是有了拍《无人区》的想法吗?
宁浩:对,那时候就有了一个那样的想法,想拍一个西部的故事。后来就开始不断找故事内容,但一直到拍完了,才想明白应该拍什么东西。
羊城晚报:你的电影一直比较看重逻辑,为什么拍完了才想明白?
宁浩:我不干这活儿就学理科去了,我确实是个逻辑能力比较强的人。当然不可避免会有bug(漏洞),但是无所谓。我是一个速写师,我不喜欢一个题材想个十年八年的,一旦有一个好的想法就会突击把它拍完。这个剧本写了六个月,是一气呵成。
羊城晚报:你是一个较真儿的人吗?对于自己的作品存在bug是否难以忍受?
宁浩:我还挺较真的,但有时候也想不了那么多。这真的是能力问题,想不到那么多就算了(笑)。没事儿,昆汀的电影还有bug呢,有就有呗!
羊城晚报:《无人区》的配乐风格很像美国西部片,是一开始就想好要做这种类型的配乐吗?
宁浩:不是,我最初做了一套中东的音乐,后来没用。好莱坞风格的音乐已经成为西部片约定俗成的印象了,所以还是用小号吉他口琴这些元素做了配乐。这音乐很直接,以前那套中东音乐太扑朔迷离了。
羊城晚报:有人看了电影以后觉得你受昆汀影响很大,你介意别人这样说吗?
宁浩:我确实是受了别人影响,但无所谓,哪怕说我抄别人的(笑)。从创作上来说,抄也是一种方法,能抄好也行。说实话我又没去过美国西部,大家都是抄来的。昆汀不是也抄前人的吗?他能抄别人我就能抄他(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