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參考答案:很多人奇怪为什么一个话都讲不清楚、成天戴着顶鸭舌帽的人能让那么多人为之疯狂,但对于年轻人来说,周杰伦不出名才让人奇怪,因为他那不知道到底是真实的还是包装出来的形象,简直就是现代年轻一族的梦中自己——害羞内向,却造就一种超酷的感觉;拥有让人艳羡的旷世才华,但低调而不嚣张;内心张扬自我,却为人平和……这种种一切,都似乎是应这个时代的特征而生,正是现在的学生们所渴望——几乎每个男生都在幻想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几乎每个女生都在幻想自己找到这样的男朋友。所以,周杰伦想不红都难;所以,一个78年出生的人,却成为了80年代的代名词;所以,当年吴宗宪费尽心思将他包装出来,现在却无人能掩盖其锋芒,更别说取代他的地位。
中国移动、百事可乐、松下,众多大品牌邀请他成为代言人,而那些广告语简直就是为他写的:“我的地盘听我的”、“突破渴望”、“不走寻常路”等等等等,似乎除了他,再也找不到另外一个更能将其阐述得淋漓尽致的人。想想另一个78年出生的女生——孙燕姿,那舍我其谁的才气,一切自己安排的个性,以及“年轻无极限”的心态,你就会明白:张扬、自我的个性,是这一男一女成为小天王、小天后的深层次原因。
70年代中期以前出生的人都对周杰伦的歌不感兴趣,认为含糊不清,满嘴大舌头;旋律平淡,不激情不抒情;歌词乱七八糟,不知所云。但其实,这些正是周杰伦吸引人的地方。大舌头?那叫饶舌,看看大洋彼岸的欧美,流行音乐的排行榜,永远都是饶舌乐的天下,痞子阿姆、吹牛老爹,成为了年轻人心中的神。和欧美年轻人一样吃麦当劳、KFC的中国年轻人,又有什么理由会不喜欢这样的大舌头呢?说到旋律平淡,我不是钻研音乐的,不明白什么叫R&B,但我知道,这种平淡的旋律才是现在年轻人爱听的。早上坐车的时候,车里放着张国荣早期的歌,爵士风格的编曲,那铿锵有力的“嘣查查”查点让我晕过去了,只好让司机将声音调小点。说实话,我很讨厌这种节奏强烈的音乐。
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人同样如此,他们没经历过风波,没吃过苦头,所走过十几年、二十年人生历程平淡无奇,不象父辈那样抓生产促革命、上山下乡、抗起枪自卫反击、赶洋潮出国淘金,“速时代”的特色让他们失去耐心,欧美港台的快速文化让他们也追求快节奏;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心随着音乐一上一下,他们就想跟旋律哼哼哈哈;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不想听别人在耳朵旁边循循诱导,拖沓的说教是他们最讨厌的;他们喜欢有创意的东西,不喜欢一成不变的老套。所以,周杰伦歌曲中那没节奏感的音乐却有节奏的叩打着他们的心灵,那不按常规却尽现文字之美的歌词钻进了他们的脑袋,他们能不喜欢吗?
从《爱在西元前》的上古异域风情,到《东风破》的近代中国风韵;
从《双截棍》的极度自我,到《最后的战役》的无尽悲伤;
从《将军》的咄咄逼人,到《爸,我回来了》的苦苦哀求;
从《七里香》甜甜蜜蜜的初恋记忆,到《龙卷风》轰轰烈烈的爱情哲学;
从《世界末日》的“颓废也是另一种美”,到《蜗牛》的“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
……
周杰伦的音乐才华确实让人惊叹,让人仰慕,让人不相信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人。他和另外一个十棍子都打出一句话来的鬼才方文山简直就是绝配,两个人一个弄曲,一个玩词,将中国流行音乐搅得翻天覆地,唱片热销,奖项似乎就是为他们设置的,同时代的音乐人只是成为注脚。不要怀疑他们能否成为经典,因为那是必然的!虽然现在快餐时代的残酷性让人的记忆力下降,但当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人掌握话语权后,他们就会把他们的偶像当成主流文化的标志,就像60年代的人追忆罗文,70年代的人怀念BYOND一样。
抓住一代人的心理、影响一个时代的人群的流行符号是不可能成为流星的,他必然会成为一种经典,成为一个永恒!也许会有更卓越的人出现,取代了他,或者下一代的观念改变了,追求别的梦想,但十年、二十年过去后,人们在回顾自己成长过程的时候,学者在点评历史的时候,就会想起,曾经有一个人的歌改变了华语音乐。
有一次看一个电视节目,林依伦说听周杰伦歌的人不见得就明白了歌词,记住了歌词。同为嘉宾的高晓松说:“那是你不明白,你没记住,告诉你,我去听过周杰伦的演唱会,全场几万人,跟着周杰伦唱《双截棍》,从头到尾,一个字不落,你说人家没记住?不要以为你没记住就认为人家也没有。”作为主持人的马东说:依伦,你可能不服,可能心里委屈,但我想对你说,你被淘汰了,你落伍了!
所以,如果你喜欢周杰伦,不要害怕别人说你幼稚,那是因为你保持了一颗年轻的心,因为你明白了这个时代的现实特征。
不要怀疑年轻人的审美观,不要以自己的老成去指责他们所谓的浮躁。你的怀疑、你的指责,对于时代的进步是毫无作用的,仔细想想,我们谁没被自己的长辈职责过,但我们现在不都成为他们的骄傲?同样,也要相信比我们年轻的80年代、90年代生人,要记住一句话:“一代更比一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