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彗星的成分
脏雪球模型(Dirty Snowball Model)这个模型的概念,是19世纪的德国天文学家海恩(Hirn)及英国天文学家兰阿特(Ranyard)首先提出。但直至1949年美天文学家惠普尔(Fred Whipple)才将这模型提出。他认为彗核就是脏雪球,是由冰冻的固态气体分子(H2O、HCN、CH3、CO2、CN等)夹杂细尘粒组成,组织疏松。接着前苏联天文学家威斯萨斯基(Vsekhsvyarsdy)及莱文(Levin)再加发展,提出彗核是不良导热体,当彗星接近太阳时,仅仅彗核表层受热被蒸发,而内部则受热很慢,仍保持冰冻状态,因而寿命也可达几千个公转周期。又由于固态气体的不同性质,当接近太阳时,即在几个天文单位位置时,首先向外蒸发的物质是甲烷,至火星附近则为二氧化碳及氨气。当愈来愈接近近日点时,氢气及水气也受热蒸发。当各种气体混杂逸出,向外膨胀,同时微尘也被斥力推出,便形成彗发及彗尾。另外彗尾所含各种分子由于光解作用而分解,彗星的物质亦因此逐渐消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1910年5月18日地球穿过哈雷彗的尾巴的时候,彗尾与地球的比例就像鲸鱼的尾巴和小气球之比。虽然这条华而不实的尾巴并没有影响地球,但已经打”破”了地球上很多人的心。原因是人类早于1907年利用物端棱镜的办法来拍摄彗星的光谱,发觉彗星含有碳氢化合物及氰气,即大家都认识的沼气和有毒体。所以当知道地球将会穿过哈雷彗星的尾巴时,很多人都担心沼气会氢地球的氧气烧尽,而有毒体则会氢地球上的生物全数毒死。这些论调在欧美传开之后,造成一次世界末日的大恐慌,人人都担心地球难逃浩劫,全人类会同归于尽。投机的商人也因此大做生意,推出氧气筒及防毒面具等商品,甚为畅销。更有一类产品名为”氧气糖”的糖果也大行其道。
5月18日平静地过去了,地球大气丝毫没有被彗尾的气体所污染,人类照样在地球生活着。因为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彗星尾巴的稀薄程度很低,人类在地球上所能做到的真空状态也及不上彗尾的稀薄程度,所以担心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