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的基本观点
佛法的最基本的观点有“四法印”——佛法的四条原则:“诸法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寂静涅磐”;“四谛”——苦、集、灭、道;因果论;缘起论;佛法强调人类要通过发慈悲心,开发智慧,提高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与智能为主。其中慈悲与智慧是全部佛法的根本与核心。佛法所有的修证方法都是为悲、智两个字服务的。
“诸法无常”的含义是指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当中,没有静止不变的事物。一般的人以为人一生几十年最后生命结束才算是“无常”,其实不然。人体内的细胞与思想意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进行者生灭交替的运动。无论是物质或者精神,无论宏观还是微观世界,都逃不脱无常这条规律。恩格斯说:“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与佛法的观点完全一致。
“ 有漏皆苦”。“漏”是指贪欲、愚昧偏见等各种烦恼心情。这种烦恼能改变人性,使人丧失理性。“苦”是指人的精神上的压抑与不安,痛苦失望,饥饿,疾病之类困扰人心的种种的不愉快的感受。所谓的幸福人生也都蕴涵着苦,潜伏着苦,离不开苦。世间的幸福都有不稳定性、欺骗性、增加烦恼等特点。
“诸法无我”。“法”代表一切人与事物。“我”指称为人与事物的“独立自性”或“物质性”。人的躯体、思想、意识、行为都不能独立存在,因为单独的感觉、思想、肉体、行为等,都不能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人。若躯体是人,人就不会死。因为单单是躯体人类是可以想办法保存的。因此人好比是有各种因缘聚合而成的物体,真正的我是没有办法得到的。
“寂静涅磐。”涅磐“是脱离诸种烦恼的意思。涅磐不是世俗的意义上死亡的含义,而是超越了死亡的痛苦阶段,进入到安静自在无为的快乐境界之中。涅磐是所有世间佛法的修行人渴望实现的最高境界,进入了涅磐就是脱离了生死的轮回,断除了一切的烦恼的根源,进入到与宇宙的存在皈依的世界之中。
苦集灭道的涵义。苦知一切世间生命所能感受到的种种苦痛。比如爱变恨、乐变苦、享乐过度带来的苦恼、青春之乐潜藏着的衰老与疾病的危机,美味品尝过多导致的生病,钱财带来的杀身之祸,名利地位的变迁引起的种种麻烦等等。苦的根本的原因在佛法上解释为右于人的贪、嗔、痴、慢、疑而导致的覆盖心性的无明所引起。一旦人类能够洞悉苦的根源,并在源头上杜绝到这些思想的侵蚀,人就会获得开悟,明心见性,获得正知正见,远离颠倒梦想。
集的涵义指产生以上这些痛苦的原因。灭指的是从根本上消除烦恼、苦感,得到自由自在的解脱境界。道指的是之所以要脱离痛苦获得快乐的方法与道路。道法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能够指导思想行为的智慧的见解。
佛法认为一切事物之间都有直接与间接的因果关系,每一事物既是前一事物的果,又是后一事物的因。事物之间有的是原因,有的是条件,有的是结果。并且有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认为任何事物与任何生命的存在,都是处于时间线上的前后相序的运动过程。因果关系是一切实有事物的普遍逻辑关系。佛法把世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深俱现代发明的系统论与运筹学的观点,认为各种事物与生命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找到这种联系,就要仔细地考察事物的前因后果的关系,把握事物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从而看清现象与事物发生发展的本质。所以佛法的理论是符合辩证法的原理的。佛法提倡的戒杀、戒酒(毒)、戒淫邪、戒偷盗等观点在今天看来对改善现代人的生活质量,保持身心的平衡与健康,以及社会的安宁与人们良好的道德风尚的建立仍有着积极的现世的意义。
所谓“缘起”,就是说:世间上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所谓“性空”,就是说:因缘和合所生起的假有,本性是空的;如果自性不空,则不能有,这就是“真空生妙有”的意义。
缘起性空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世间上的森罗万象,如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一人一物,乃至微麈沙砾等,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也都有将随著因缘分散而灭。因此,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现象“有”,都是缘起而有;因为缘起而有,因此它的本性是“空”。
缘起法说明:世间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没有因缘关系,一切皆不能成就。比方说,一个人生活在世间上,因为有晨夫种田,我们才有饭吃;有工人织布,我们才有衣服穿;乃至出门,由於有公共汽车司机为我们的开车,我们才能到达目的地。假如没有这许多因缘,我们就不能生存了。甚至於晚上在家里,只要打开电视,就有精彩的节目可看,如果没有放多演艺人员表演,如何能有电视节目可看?所以,每个人能够生存,都要感谢因缘,感谢世间的成就。
缘起的定义就是:有“因”有“缘”,因缘和合而有“果”。世间上的一切者因缘生起,都离不开因果法则。因和果之间有一个缘,因所以能成果,一定要有缘。例如,花的种子种下去,它在能够开花结果,必定要有土壤、阳光、空气、水份、肥料等很多的因缘,才能开花结果。所以,我们能够生而为人,在过去生中,有宿世的因、宿世的业,现在到了人间来,还要有现世的缘,因缘聚合了,才能产生果。
缘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缘起法虽然深奥难懂,不过从因果法则的六条定律,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缘起性空”。
1果从因生:缘起的先决条件是“因”,有“因”再加上“缘”,条件具足,才能生“果”。“因”是生起万事万物主要的、内在的条件,是生果的直接力;“缘”是外在的条件,能助因生果,是生果的间接力。所以,万有诸法之所以存在,必定有其生成的因缘,这就是“果从因生”的理则。
2相由缘现:“法不孤起,仗境方生”,这个“境”就是因缘,世间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所产生的假相,本身并无自性,所以说“缘起性空”;由於无自主性,所以能随著缘生而现,缘灭而散,因此说“相由缘现”。
3事待理成:宇宙万法的生起,因然是要有因有缘,但是在因缘果报的生起上,还有著普遍的理则,也就是因果的法则。譬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不能得豆,种豆不能得瓜。“如是因感如是果”,违背了这个“理”则,便不能成其“事”,所以说“事待理成”。
4多从一有:在一般人的观念里,“一”就是只有一个,“多”就是有很多个;但是在佛教看来,一就是多,多就是一,甚至“多从一有”。譬如把一粒水果种籽埋到泥土里,经过灌溉施肥,而后长大开花,结出一树累累的果实,这都是由一粒种籽而来。因此,佛教譬喻布施如播种,“一文施舍万文收”,其道理和“一粒落土百粒收”是一样的,这也正是“多从一有”的理论根据。
5有依空立:世间上的人,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空是没有。在佛教里面,空才能有,例如房子不空,就不能住人;耳朵、鼻子、口腔、肠胃不空,我们怎么能生存?我们口袋不空,东西放到那里?世界虚空不空,森罗罗万象如何安放?因为空,才有一切,有是依空而立的,所以《般苦心经》云:“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龙树菩萨在《中论.观四谛品》中提出“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故,一切则不成。”这就是“有依空立”的理论根据。
6佛是人成:佛陀悟道之初,曾经宣示说,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但因烦恼无明覆盖,因此不能证得;只要断除无明,拂麈去垢,开头佛性,自能证悟成佛,因此有所谓“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卷一说:“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净无别故;佛与众生性不异,凡夫见异圣无差。”这就是“佛是人成”的最佳佐证。
缘起性空正如拳头与手掌,五个指头合起来成为一个拳头,这叫缘起;放下来变成手掌,这叫性空。因为性空,所以才能缘起;因为缘起,故知本性是空。缘起性空的道理不容易懂,但是人生各种关系的存在,却都离开不了缘起性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