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宁武小秧歌流传在山西省宁武县东山地区,也叫斗嗓子秧歌,这是因其演唱时,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很累嗓子;也因为秧歌队常汇聚一起,进行演唱比赛,“斗”就有竞赛和亮嗓的含义。
表演形式小秧歌表演人数可多可少。其表演形式有一男一女和一男多女及两男三女等。宁武小秧歌
一般一男一女或二女的称之为“开出秧歌”,类似二人台中的小节目;一男多女的为“玩儿秧歌”,多是男角领唱上句,女角应和下句的对唱形式。广场表演时,火炮齐鸣,在打击乐曲中,男角出场“走场”,再将女角一个一个地叫出场,绕“8”形或“圆场”,边歌边舞。
小秧歌的演出活动时间,一般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五至二月初二。以往,各村活动前先由村里的七至九人组成“纠首”,再推举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当“灯官”,群众尊称其为“登烛府官”,也就是当年的活动总管。之后,由灯官指定三个年轻精干的小伙子,分别担任“书班”、“背印架的”和“背圣旨的”。活动开始后,灯官、背印架、背圣旨者和书班四个人骑马前行,先后到村里的庙宇行香敬纸。秧歌队随后,在锣鼓声中边舞边行边唱,依次在院内进行歌舞表演。下午,秧歌队在街上摆开大圈子演唱。同时被邀请来的邻村秧歌队也在大圈内轮流交替歌舞献艺,这种活动一直持续到天黑。晚饭后灯官便开始视察各家“旺火”。查完旺火,各秧歌队就在当街依次表演,尽情歌舞,直到深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