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位置:
唐代东北地区地方政权都城遗址,位于中国东北部黑龙江省的宁安市。
年 代:
公元75O年~公元926年。
发掘年代:
1933年。
简介:
在驰名中外的镜泊湖风景名胜区中,有一个令人瞩目的史迹区,它就是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这个中世纪赫赫有名的大都市,当年就座落在距镜泊湖不足20公里的宁安市渤海镇的位置上,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渤海是中国唐代在东北地区以靺鞨族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政权,上京龙泉府即其都城。上京城的建制和规模完全仿照唐都长安城,分为内城、外城和宫城三部分。全城平面呈长方形,外城周长为17.5公里,城外有壕沟。城门四面共辟有10座城门,城内街道纵横交叉,将全城划分为许多规整的长方形区域,其间设居民区。内城在外城的北部正中,宫城位于内城的中央,宫殿区在宫城的中央,现存有五处宫殿基址。宫城东侧为禁苑遗址,其南部还有一个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池塘。
现今可见的遗址有:上京龙泉府遗址、古井址、禁苑址、街坛址、寺庙址、古墓、古桥址、兴隆寺。主要遗物有石灯幢、大石佛、舍利函、大石龟、文字瓦等。现今保存最完整的遗址是兴隆寺,俗称“南大庙”,五重庙宇均为木制斗拱结构,朱栏红廊,雕梁画栋,再加上屋檐上的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金壁辉煌。寺前有一大石龟,造型别致,富有浪漫色彩。大雄宝殿中有一尊大石佛,是渤海时期的遗物。石佛身披袈裟,手持宝扇,项挂念珠,双目炯炯有神,造象庄严、慈祥。位于兴隆寺大雄宝殿前,是渤海时期遗留下来的著名佛教石雕艺术品,叫石灯幢。全身高6米,呈灰褐色,雕刻精细,造型古朴浑厚,墩实壮观,虽经千年风雨剥蚀,仍未减当年之丰姿。
意 义:
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的发现,为人们了解当时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及其与唐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