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癌前病变,是指病变本身不是癌,也不一定必然转化为癌,但在这些病变的基础上,在适当的条件下,有可能转化为癌者。
子宫颈癌的前期病变过去曾认为是子宫颈糜烂、息肉、撕裂、外翻等。病状为性交时疼痛。但现在认为应从子宫颈活组织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来看,如果子宫颈活检鳞状上皮中发现有不典型增生者,则称之为癌前期病变。观察子宫颈癌组织的发生和发展,于生理变异中可见有子宫颈上皮细胞化生现象;在活跃的化生过程中,加上某些外来致癌物质的刺激,可以使活跃的未成熟细胞或增生的鳞状上皮细胞向不典型增生方向发展,此时的上皮细胞可以不同于正常细胞,但不足以诊断为癌。虽然并非所有的不典型增生均会发展为子宫颈癌,但据统计,如不给予治疗,有10%—15%的轻、中度和75%的重度不典型增生将会转变为浸润癌。
凡有子宫颈癌前期病变者,应给予及时治疗,如激光、冷冻、电烙、锥切等方法治疗。但对病理活检为重度不典型增生病变者,因癌变的可能性大,应考虑行子宫全切术,术后还需定期随诊,以免复发或漏诊。
早期症状经临床追踪观察显示,从一般的宫颈癌前病变发展为宫颈癌大约需要10年时间。从这个角度看,宫颈癌并不可怕,它是一种可预防、可治愈的疾病。防治的关键在于: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终止其向宫颈癌的发展。如能落实防治措施,宫颈癌的治愈率很高。
早期多无症状,与慢性宫颈炎无明显区别,有时甚至见宫颈光滑,尤其老年妇女宫颈已萎缩者。症状主要表现为:
阴道流血:年轻患者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发生在性生活、妇科检查及便后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一般根据病灶大小、侵及间质内血管的情况而定。早期出血量少,晚期病灶较大表现为大量出血,一旦侵蚀较大血管可能引起致命性大出血。年轻患者也可表现为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等。老年患者常主诉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
阴道排液:患者常诉阴道排液增多,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汤样,有腥臭味。晚期因癌组织破溃,组织坏死,继发感染等,有大量脓性或米汤样恶臭白带排出。
晚期癌的症状:根据病灶侵犯范围出现继发性症状。病灶波及盆腔结缔组织、骨盆壁、压迫输尿管或直肠、坐骨神经时,常诉尿频、尿急、肛门坠胀、大便秘结、里急后重、下肢肿痛等,严重时导致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最后引起尿毒症。到了疾病末期,患者可出现消瘦、贫血、发热及全身衰竭。
宫颈癌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尤其有接触性出血者,需做详细的全身检查及妇科三合诊检查,并采用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碘试验、氮激光肿瘤固有荧光诊断法、阴道镜检查、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宫颈锥切术等检查。确诊宫颈癌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做胸部X线摄片、淋巴造影、膀胱镜、直肠镜检查等,以确定其临床分期。
前期治疗手术治疗:手术是早期宫颈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和子宫颈截除术可治愈一些病例。主要适用于希望生孩子的青年妇女。其他的病人应采用单纯性子宫切除术。上海医科大学妇产医院从1952年—1985年共收治宫颈浸润癌1165例,其中根治手术1049例,其五年生存率Ia期(早浸润)100%,Ib,期(浸润癌)97.6±0.6%。疗效居国内先进水平。
宫颈癌早期的征兆但因早期宫颈癌的临床表现多不明显,或仅有类似宫颈炎的症状,容易造成漏诊;一旦出现症状,多已发展到晚期。可是如果我们平时多留心观察,就可发现宫颈癌的早期症状。
具体来讲。宫颈癌常见的早期征兆有以下几种:
1、接触性出血:这是宫颈癌最突出的症状,宫颈癌中约有70%~80%的患者有阴道出血现象。多表现为性交后或行妇科(相关咨询 相关内容)检查,或用力大便时,阴道分泌物混有鲜血。
2、阴道不规则出血:老年妇女已绝经多年,突然无任何原因地又“来潮了”。出血量常不多,而且不伴有腹痛、腰痛等症状,极易被忽视。其实,这种阴道不规则出血常是宫颈癌的早期征兆。
3、不适感:主要为房事后不适,因局部受到刺激的缘故。如出现隐痛则已非早期,多提示盆腔等邻近组织已有转移浸蚀。
4、白带增多:白带增多主要为宫颈腺体受到一定刺激所致,早期信号为清稀水样带,或有异味,或为浆液样白带增多,但往往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