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大洋深处,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正在执行例行巡逻任务。天空中,舰载战斗机正在练习起降和空中编队动作;水下,编队中负责水下警戒的核动力攻击潜艇正在仔细的甄别细微的声音异常。突然,攻击型核潜艇的被动声纳侦听员发现声纳显示屏上出现了一群不速之客,经过精心判别并与艇载电脑主机中储存的声纳特征库中的录音比对,他松了一口气:原来是一群嬉戏中的鲨鱼!与此同时,编队中的其它有反潜能力的舰艇也通过声纳发现了这群鲨鱼。攻击型核潜艇声纳操作员及时的报告给了艇长,艇长按照惯例,命令声纳操作员使用主动声纳驱赶这群鲨鱼(这也可能是近几十年来大型鱼类冲滩搁浅的主要原因)。声纳操作员连续发射主动声纳波试图驱赶这群鲨鱼,但是,这次这群鲨鱼并没有表现出惊惶失措的样子,仍然在嬉戏追逐。艇长在询问声纳操作员这群鲨鱼并不在编队的主航道上后,与也已经知道这一情况的航母编队指挥官交换了意见,最后决定:编队仍然按照预定航线前进,但应随时注意这群鲨鱼的新动向。
航母编队继续前进,在与这群鲨鱼就要擦肩而过时,声纳操作员突然发现这群鲨鱼中的几个目标,忽然加快了速度,而且直冲编队而来,并且声纳显示:伴随有喷水器的推进声音。声纳操作员禁不住惊慌起来,因为这是他第一次能搜索到除编队自身推进噪音之外的异常噪音如此近距离的逼近。声纳操作员的声音变得异常凄厉:危险,不明目标高速靠近!潜艇和水面舰艇上几乎手忙脚乱,在长官的大声命令下,各舰迅速投放鱼雷诱饵并释放气幕,但是终因距离太近,编队中噪声最大的舰艇先后中弹爆炸,特别是旗舰-航空母舰先后被3枚不明目标击中,巨大的爆炸声后,航空母舰开始倾斜并逐渐下沉……
这群以鲨鱼为掩护的水下武器就是我国自行秘密研制的新型反航空母舰超大型仿生鱼雷(也可以叫做水下导弹)。这种新型鱼雷的外表就和真的鲨鱼一样,首、尾、鳍、鱼鳞俱全,而且正常巡航时使用能够摆动的鱼尾游动。当由数量不等的这类鱼雷组成一个战斗群发现并接近目标时,这种仿生鱼雷就会迅速抛掉尾部,从而使用内置的高速喷水推进器推进,向早已经自动锁定的目标发动攻击。
这种新型鱼雷绝大部分外壳由硅橡胶和高分子合成材料制成,即使内部少量必须使用金属材料的关键部件,也采用了隐形设计并涂敷了能吸收声纳波束的涂料,其声纳回波同真正的鲨鱼几乎没有任何区别。这型鱼雷的首部是一部高清晰的被动侦听声纳,它可以把自身侦听到的回音,与贮存在电脑里的由我国电子侦测船测得的各种声音数据进行比对,然后确定何时开始攻击目标;鱼头后是电子舱室,这里是整个鱼雷的中心,可以控制鱼雷的整个行动;鱼腹部是600公斤的高能炸药,爆炸当量相当于1000公斤TNT;再往后是电池舱,装有巡航用的高能电池和最后攻击用的燃料电池;之后是鱼雷推进电机和喷水推进泵,只有当鱼雷尾部的摆动鳍抛掉后,喷水推进泵才能工作。整个仿生鱼雷大约重为2.8吨,由布雷舰或者改装渔船布放。布放时,母船先捕获一条或者数条鲨鱼,在它们的头部植入一个由我国山东某高校科研单位开发的芯片(已经报道过可以有效的控制鸟类和动物的行为),控制该鲨鱼的行动,使得鲨鱼能够按照电脑芯片的指令行动。在战时,在敌方舰艇需要通过的航道上,提前布放真正的可控鲨鱼和仿生鱼雷,他们就可以在这条航道上低速巡航数天,当敌人的舰艇驶近时,他们就会主动发起攻击。由于它们贮存的数据能识别敌我,肯定不会攻击民用舰船和我方舰艇。
这型仿生鱼雷的技术并不是很复杂,特别是解放军理工大学早就已经研制出小型仿生鱼,制造大型放生鱼应该是更加简单的事。该雷的重点就是使用大量合成材料和内置机构的隐身问题,相信在我国现阶段的隐身技术研究下,也不会是大问题。
这型鱼雷的主要特点是能够隐蔽接近敌人的舰队,在敌方不知不觉中发动致命一击,较好的解决了我方攻击武器难以进入敌人防御圈的问题。相信这型武器问世之时,就是美国航空母舰编队噩梦开始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