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风靡一时的韩流缘何遭遇寒流自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以影视、音像、游戏为代表的韩国文化产品一度席卷东亚,然而近一两年出现了降温苗头:
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2007年上半年,韩国电影出口规模为748.5万美元,仅为去年同期的43%。韩国电影海外市场主要在亚洲,而日本又占其中的80%。可是,今年上半年,日本进口的韩国电影下降了74%。
在韩国国内电影市场上,韩国产电影的观众占有率跌至41.7%,是近6年来的最低纪录。从2003年至2006年,韩国产电影的观众占有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这证明外国电影重新主导了韩国电影市场。前几年韩国产生过4部观众人数超过1000万的国产电影,可今年只有4部超过200万观众的国产电影。
电视节目遇寒流。继2004年的《冬季恋歌》、2005年的《大长今》使韩国电视剧在亚洲火爆以后,开始走下坡路。日本有韩国电视节目频道,2005年64个,2006年36个,今年则减少到30个。2005年,韩国电视剧出口总额达1.016亿美元,2006年降至8589万美元。在今年6月的上海电视节上,韩国电视节目出口额为650万美元,比去年977万美元出口额减少了近1/3。往年占韩国电视剧出口市场30%的中国台湾,今年韩剧市场份额也下降不少。
在韩国内,电视剧的观众也在流失。2004年和2005年,收视率超过20%的电视剧有11部,而2006年只有六七部。
其他文化产品出口也出现了颓势。2006年上半年,韩国影像音响等文化信息产品的出口额达9700万美元,进口额达1.354亿美元,产生了3840万美元逆差。这是自2002年以来韩国上述文化产品连续保持四年顺差后第一次出现逆差。
韩国媒体认为,韩国文化产业在东亚地区由风靡一时的“韩流”遭遇“寒流”有诸多原因:
——政府扶持不够。韩国业内人士认为,自90年代后半期以来,韩国影视、音乐、广播和游戏等文化产业年均增长23%,数倍于韩国同期GDP的增长率,是韩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但是,政府预算中对文化投入却逐年降低:2003年是1.03%; 2004年是0.88%;2005年是0.75%;
——东亚国家和地区盛行“文化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出现“嫌韩流”、“反韩流”、“抗韩流”倾向。2005年7月,日本出版了一部《嫌韩流》漫画,一个月就售出10万本,一年后售出近30万册。在日本,反韩流网站和博客多达数百个。2005年7月,中国的台湾对韩国电视剧征收20%的进口关税。2006年起,中国大陆对韩国电视剧进口也远不如前些年多。
当然,有韩国学者清醒地指出,东亚地区兴起“反韩流”与韩国文化界某种程度的张扬、狂妄自大,“我们最好”的文化优越主义、“文化南伐”、“北伐”、单向输出的“韩流霸权主义”不无关系;
——过度看重明星效应,过分商业化运作。批量生产内容雷同、表现手法简单的搞笑喜剧片、言情片,倒了观众的胃口。
韩国文化界人士认为,面对出现的“韩流危机”,倘若不进行战略性管理,将会重蹈中国的香港、台湾电影产业的覆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度辉煌,但现在已经式微,被边缘化。韩流短则两三年,长则五年内热潮就会结束。为了延续“韩流”,有人提出对策:
——面对对韩流文化单向输出的批评,必须有意识地向东亚国家和地区开放韩国文化市场。应认识到,文化产品不仅是交易,更是交流,必须是双向的,既然有“韩流”,就会有“华流”、“日流”、“港台流”、“越流”;
——为防止进口国家对韩流文化产品输入的限制,犹如制造业在外国投资建厂一样,韩国政府鼓励其文化产业部门到韩流文化产品输出地去实行本地化战略,由韩国出钱、出人、出思路,与东道国合作拍影视片,培养影视明星。(詹小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