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本报西昌10月24日电记者赵波报道:今天18时05分,伴着腾腾烈焰,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托举重约2.35吨的我国第一枚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冉冉升空。这标志着我国绕月探测工程首战告捷,中华民族迈开了宇宙深空探测的第一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共同观看了发射。曾培炎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奋战在工程研制、建设、试验一线的全体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以赴完成绕月探测工程各项任务,精心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促进我国航天和国防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火箭飞行24分钟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成功分离,卫星进入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50930公里、周期为16小时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今后一段时间,嫦娥一号将在地球轨道上进行4次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指挥部新闻发言人指出,发射嫦娥一号是我国深空探测计划的第一步。绕月探测卫星任务由嫦娥一号卫星、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西昌卫星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5大系统组成。嫦娥一号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在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基础上,突破了轨道设计、热控、测控以及制导等一批关键技术。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03次飞行。
受地月环境影响,此次满足发射条件的要求极其苛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科技工作者经过严密组织,对发射设施设备和技术系统进行了25项适应性改造,圆满实现了分秒不差的“零窗口”发射。测控系统在我国原有航天测控网基础上,首次引入了天文测量手段,并进行了国际联网;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调度多个地面测控站和远望号测量船,对卫星进行持续跟踪与测控。中国科学院有关单位承担建设的地面应用系统,研制了多种探测仪器,将开展卫星探测数据处理、管理应用等科学研究。
探月工程是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大工程之一,是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之后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对于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在深空领域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