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为延边之行做准备时,人们告诉我,我与当地人交流将不会遇到任何障碍:“那里的人全部都说朝鲜语。”这听起来这有些夸大其词,但是并非子虚乌有。每当我磕磕绊绊的中文辞不达意,问周围的人是否有人会说朝鲜语时,马上就会有人站出来。实际上,延边的官方名称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朝鲜族人从1880年代开始大规模迁徙到此地,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他们已经成为了这片边疆地区的主要居民。1945年,中国大约生活着170万朝鲜族人。1940年代后期,其中大约50万重新回到朝鲜,但是100万左右的朝鲜族人决定留下来。如今,朝鲜族人口已经达到200万,所以一些朝鲜族人甚至将这部分中国人口称为“第三朝鲜”。理论上,每个少数民族都必须被赋予一定形式的自治权。
在这种情势下,少数民族享有使用其母语接受教育、媒体出版和在政府部门内设立几位少数民族代表的权利。延边同样享受到了这些权益。一方面,和前苏联、日本和美国等国内的朝鲜族不同,延边地区的朝鲜族人保持了他们的民族语言。另外一个方面,他们对北京的忠诚度很高。
朝鲜语在该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散步在延边自治洲的首府延吉市的街头巷尾,可以无意中听到生动的朝鲜语对话。更令人感到印象深刻的是,说朝鲜语的不仅仅局限在年龄大的人,年轻人也经常说朝鲜语。
按照法律规定,所有商店和政府机构的名称都必须用两种文字标明,而且法律还明确规定,朝鲜语文字的字体不能小于相关的中文字体。当地报摊出售几种朝鲜语出版物,包括封面印有美女照片的小说期刊和登载朝鲜语小说的季刊。
朝鲜族风情已经成为了一种吸引游客的招牌。狗肉饭馆到处可见,与韩国不同,他们不需要隐藏起来,反而大张旗鼓地对外宣传。身穿传统服装的女孩形象也是当地宣传的另外一个法宝。提升民族风情似乎不仅仅是为了吸引韩国,还为了吸引来自中国其他地方的游客。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朝鲜族人将他们的孩子纷纷送到朝鲜语学校接受教育。
这些学校的课程与汉族人接受教育的学校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朝鲜语是其主要教学语言。高中毕业以后,年轻的朝鲜族人可以继续到当地大学继续深造,而且在入学考试方面还享受一些优惠待遇。当然,朝鲜族人的生活并不是一直非常轻松。
一位朝鲜族中年男子告诉我:“在上世纪60年代,我很少看到我的父母。因为他们是少数民族成员,他们必须每天参加意识形态的斗争。然而,那段时期是一段例外。”当我向他打听有关歧视的问题时,他回答说:“歧视?坦诚地说,几乎没有。他们任命几位汉族官员监督行政,但是我并不认为由于他们的民族身份就会在升职或者商业活动中遇到什么问题。有时少数民族的身份甚至会有一些好处――如果你来自少数民族团体,上大学反而变得更为容易一些。”
然而,最近几年该地区的情况正在迅速改变。朝鲜族人开始转而使用中文(或者,更加准确一些,中文日益成为朝鲜族家庭新生孩子的母语)。朝鲜族人的教育正在面临重大转机。
按照被大家熟知的和被广泛讨论的有关统计数据,2000年报名参加朝鲜语学校的适龄儿童数量只有1996年的45.2%。从1990年到2000年,4,200名朝鲜语教师,或者朝鲜语教师总量的53%,由于学校关闭离开了教学岗位。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与我经常谈话的年纪更小的年轻人在使用朝鲜语时交流时有明显的障碍,而且总是喜欢转而使用中文。在家里,他们依然与长辈使用朝鲜语交谈,但是中文已经成为了年轻人之间交流的自然选择。
简而言之,同化作用已经开始,而且可能无法阻挡。朝鲜族人正离开他们的村庄,前往城市和汉族人一起工作。他们经常相互通婚,而且中文成了他们后代的唯一语言。不管喜不喜欢,所谓的“第三朝鲜”时光看来已经行将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