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希望与中国进行竞争的大国,印度的发展值得我们关注。特别是当美国在南亚地区对印度进行拉拢之后,中国方面更需要注意到印度的战略走向。无论如何,一个有敌意的印度是不符合中国利益的。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矛盾。印度战略地位的上升使得其在拥有更多国际资本的同时也失去了躲避世界战略交锋的可能性。
成也经济,败也经济。印度赶上了时候,却因为赶上了时候而卷入了一场无法逃避的斗争。美国对于世界的欲望,新的大国的崛起,印度自身的光荣与梦想在新的世纪交织在一起。历史,也注定了印度将留下他的痕迹。
极度自尊之国度必有极度自卑之处,数百年被殖民的命运,让这个国家渴望强大。也正因为这样,印度迅速踏入了他无可逃避的战略十字路口。
美国想要独霸世界。只不过,这个宏大的目标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是难以想象大。对于实力的要求也是美国以一国之力所难以达到的。因此,美国需要战略伙伴。
亚洲的中国让美国嗅到到了危险的信号。美国清晰地认识到,他当前对于中国的遏制是不得力的。韩国已经松动,日本也现颓势。台湾这颗棋子则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而日益烫手。西面的中亚据点没有稳固的战略线连通美国控制的海洋,孤立的中亚只能发挥牵制和拖延的作用。
当前的中俄关系,美国难以有效破坏。更何况,作为牵制和破坏欧洲一体化的棋子,美国不需要一个由于上一轮战略崩溃而失去主动性的俄罗斯。印度几乎就成为美国遏制中国战略棋盘上所余不多的得力棋子中含金量最高的一颗。
美国需要一个在国家规模上并不过分逊色于中国的战略棋子来实现对中国的战略牵制。以拖延中国东进西出的步伐。
于是,美国从武器销售到核问题上都给印度大开绿灯。美国期望通过这些手段来拉拢印度。
拉拢印度,除了很明显的牵制中国的目的之外,更深层次的是对于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实质破坏。美国一方面希望制造中俄军事同盟的假象,另一方面又期望从实质上对中俄关系进行破坏。印度,便是美国达到这一战略目标的可利用媒介。
出于历史和地缘角度上的考虑。俄罗斯显然更为放心印度。毕竟,俄罗斯和印度之间没有土地接壤。这从地缘政治上隔绝了最高层次冲突的可能性,即领土冲突。至少从民众层面上带来了最基础的安全感。而中国,恰好与俄罗斯和印度都接壤。
一旦印度和中国起冲突,俄罗斯将不得不进行选择。虽然从世界格局的角度上来看,政治家能够认识到中俄两国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是反霸权和多极化的战略基石,但是这一点,未必能国让全部人,特别是普通民众接受。如果俄罗斯选择印度,则在这场美国诱导印度挑起的零和博弈中牺牲了中国。
事实上,正因为零和博弈的客观存在,中俄印三角一向被认为是空中楼阁般的存在。从FC-1的RD-93发动机问题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零和博弈这一现象出现于中印关系之中。
美国把印度当成棋子,印度却并非真正的棋子。一个日益崛起的印度已经不再愿意以单纯棋子的身份参与到这场波澜壮阔的大棋局中来。因此,无论是核协议的诱惑还是宙斯盾系统的诱惑,都没能简单地把中印关系推向对立甚至对抗。
印度未来的战略目标在印度洋和中东地区,这其中,又以印度洋为先。东面和北面,缺少战略扩张的空间,无论印度怎么闹腾,其实质都是防御性的,至多也是攻势防御性质的。
无论是印度洋还是中东,都是美国霸权目标下的核心利益。这一点,印度有清晰的认识。
印度所做的一切无非两个相对模糊的目的,减小阻力和增大助力。减小阻力来自于美国,增大助力同样应该来自于美国。毕竟,只有美国才是当前印度洋地区的决定性力量。或许,我们看到了一个对中国有敌意的印度。可是,至少到现在为止,印度还没有能够对我国形成实质性的战略威胁。印度对中国的所谓敌意,更多体现于口头和媒体之上。除了少数类似于RD-93发动机的问题。
那么,在RD-93问题上的做法,似乎已经超越了口头界限。这里,笔者有必要对这个特例进行说明。印度是以其自身国家利益为前提进行运作的。在大方向上,印度停留于口头的与中国斗争。可在具体事件上,印度不可能完全遵循这一原则。特别是巴基斯坦问题上。印度削弱巴基斯坦的想法就和中国致力于削弱日本一样重要。而这一举动,又事实上给了美国希望。似乎,印度在达到美国的目标。即与中国进行零和游戏。既恶化自身对华关系,又恶化中俄关系。而事实上,这又并不是中印关系中的普遍现象。印度,以这种方式在获利的同时给美国下饵。
印度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可也非常有效。简而言之,那就是待价而沽。
印度并未实质上牵制中国的力量。双方的关系应该定义为竞争而不是斗争。因此,美国在东西两线压力依旧。在欧洲仍然作为美国战略重点的情况下,美国极有可能削弱其在印度洋地区的海洋存在,并赋予印度地区警察的职责。在地区警察的招牌之下,印度会将自己在印度洋范围内发展海权努力所带来的阻力削减到最低。
同时,由于印度的步子不大,没有对中国形成实质性战略牵制。美国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大筹码,以拉拢印度参加其阵营。
当然,美国并非无法发现印度的想法。可是,发现了未必就能够破解。放弃又或者加大筹码。这又联系到了美国和中国的关系中来。除非美国事实上放弃对于中国的战略围堵,否则,美国难以轻言放弃印度这枚战略棋子。
中国不能被动等待,至少主观上不能。命运,需要自己去争取。只不过,我们不能像美国那样投入过多的利益。否则,则又使自己进入了中美关系的零和博弈,这同样是印度得利我国失利的事情。我国必须至少保证自身在这一三角关系中不失利。更为理想的结果是中国也在这一战略博弈中得利。
逆向来思考的话,我们就要尽量避免阻止甚至直接间接推动印度达到其战略目的。当然,这方面又要尽量考虑到中印潜在对抗的可能性。
美国是以印度来遏制中国,中国则要通过俄罗斯和巴基斯坦来调整对印关系。
俄罗斯方面更容易理解些。即是通过俄罗斯对印度的影响来促使印度和中国保持战略默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俄罗斯就像是中印关系的一种润滑剂,调和中印关系。不过,这里也需要考验中俄的默契程度。如果俄罗斯不能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中俄战略伙伴关系,而片面地偏袒印度,则有可能使得中印零和搏弈普遍化。中印个体事件上的零和搏弈不可避免。这就需要俄罗斯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来让这种零和搏弈的最终伤害不明显甚至消失,让中方对于零和搏弈这一明面上印度所需要的战略诱饵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即通过俄罗斯能动的介入,让中印双边的零和搏弈变成三边的战略默契。
至于巴基斯坦方向,则可以从两个方向来做工作。一是稳固巴基斯坦,不给印度以陆地利益的诱惑。二是调和印巴关系,减少印度的陆地威胁感,将印度的注意力转移到海洋方向。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就是度的把握。
印度的资源终究有限,海洋方向不是当前中印竞争的主要方向,也不是印度对中国的主要牵制力量。两害取其轻,中国方面自然是希望印度的战略资源向海洋方向倾斜。
当前印度海军发展的巨大战略空间,迟早会转化为印度洋地区的强力海权力量。则印度搏弈的本钱增加是必然的结果。本钱增加,又会支撑印度的战略雄心。印度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雄心首先威胁到的还是美国的全球霸权和印度洋区域利益。至于美国什么时候确认印度的海权威胁,则是美国政治家的事情了。
不可否认,中印之间存在不可预料的因素可能影响到双方的战略默契。这方面则是考验政治智慧的时候,不是笔者靠纸面描述所能够解决的。同时也不可否认,媒体的宣传对于双方加强战略互信的意义是巨大的。毕竟,民意导向对于任何体制的政府的影响在这个时代都是显而易见的。
战略默契的建立需要有付出。即能够看清局势,以忍耐某些或许看起来很尖锐但无实质冲突的问题。比如,印度海军所谓的南海存在,对于中国来说,就并非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必反应过激。这也是对于自身力量及谋略的必要自信。
一个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我国崛起的必然步骤就是东线突破。在实现最大利益的要求下,谨慎是必要的。承受一场崩溃性的战略失败的后果,很可能是印度从默契转变为对抗。因为失去了美国的最大牵制力量之后,印度则必然从中国身上捞取实质利益以准备新的角逐。同时,也要考虑到东线突破对印度的带来的影响。展现出过分的实力则有可能威胁到印度棋手的身份。印度可能因此彻底投向美国,以借力模式来维系自身的棋手地位。过早勉强实现东线突破,则又会带来一种咄咄逼人的印象,使得印度将中国定义为一个带有攻击性的国家。这也是可能导致印美关系走近的一种情况。单从对印关系的角度上来看,瓜熟蒂落还是最理想的结果。其条件即印度的海洋力量已经对美国印度洋海权存在实质威胁,美国在第一岛链崩溃的同时无法再组织东线对中国的战略压迫。那个时候,恐怕无论印度怎么想,美国都会进行必要的战略取舍。在西太平洋局势无法挽回的时候,开始限制印度的海洋力量,以避免继而丢失印度洋利益。美印冲突期,也将由此到来。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政治。很多中国人反感台湾问题联系到美国。而实际上,台海问题的牵连要远远大于人们的想象,包括笔者上面提到的印度。东线破局的连带影响之大,也不是简单的话语所能够描述清楚的。这也就是所谓的战略一盘棋。本文,笔者在此方向也只是略微着笔,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印度前路的迷雾,不也是我们的迷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