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提要陆空军船艇部队,是我军未来作战保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军事训练转变进程中,陆空军船艇部队着眼转变保障力生成模式,纠正以往存在的抓单兵训练多,成建制训练少;抓技能训练多,战术训练少;抓专业训练多,合成训练少的倾向,加快推进船艇部队训练由单兵单船训练向成建制训练转变,由基本技能训练向战役战术训练转变,由专业训练向合成训练转变,由平时一般条件下训练向战时复杂条件下训练转变,着力构建训练内容实战化、方法手段科学化、管理保障正规化的训练体系,不断缩小训练与实战的距离,实现由运输勤务保障向水上机动作战保障跨越。(刘明学)
从“保障队”到“战斗队”
天上战机呼啸,弹雨倾泻如注;海上舰艇追截,航道杀机四伏;岸炮远程轰击,火力交织密集……在冲天水柱和硝烟弥漫中,一艘艘蓝色铁甲穿雾破障,劈波斩浪;一波波勇士涉水冲滩,锐不可当……这是11月初笔者在南京军区某师船运大队看到的一组精彩镜头。
“由后台走到前台,从‘保障队’迈向‘战斗队’,归功于任务的转型!”联想到数年前演习场上还在扮演配角,该师师长沙军极为感慨。 长期以来,由于担负着岛屿部队水上运输、海缆铺设维修等繁重的保障任务,该师船运大队的任务基本上是一般性物资保障。 角色的转变源于谋打赢的强烈使命感。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需要,这个师党委以使命任务为牵引,将船艇部队按作战部队标准建设,总结探索出了划区编群、模块编组等训法,积极推进训练转变。他们紧贴作战任务、战场环境和对手实际,突出抓好船艇官兵的技能性训练、针对性训练和应急性训练,并坚持把参与重大军事演习、处置海上突发事件、防抗自然灾害及完成其他急难险重任务,作为锻炼摔打和全面提升输送保障能力的重要平台。
“导航系统失灵!”“发现电磁干扰!”联合演练信号升空不久,“敌情”悄然而至。面对看不见的对手,官兵们沉着应战,一边熟练运用磁罗经等设备进行陆标定位导航,一边采取灯光、旗语等手段实施通信联络导航。“抵达指定海域!”随着指挥员果断下达指令,舱内全副武装的官兵迅速抬起冲锋舟,通过“滑道式泛水装置”,冲锋舟快速滑上海面,官兵们跃上冲锋舟,向水陆滩头勇猛冲击。
“有了这条量身定做的‘专用路道’,冲锋舟下水时间由原来的每艘几分钟缩短为现在的几十秒。”说起小革新小发明,中队长杨军感慨万千:官兵们研制的“船艇大门延伸装置”,成为重型坦克登陆的好帮手,缩短了涉水距离,加快了抢滩速度……
该师坚持把技术革新作为输送保障能力生成新的增长点。他们研发的“陆军船艇(执勤)指挥控制自动化系统”,在全军首次实现了船艇海上动态全程监控,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们还广泛开展一专多能训练和“全员学开船”岗位练兵活动,采取交叉任职、换岗锻炼、选学培训等方法,更新官兵知识结构,催生储备了一批复合型人才。目前,该师100%的船艇长能独立执勤,85%的水兵能单独执勤并掌握两门以上专业技术,80%的政治干部能独立操纵船艇。(陈小军黄卫民)
“水上油库”托举战鹰
空军船艇水上“飞”。秋日的珠江水域,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诸军兵种联合演习正在进行。只见广空某水运大队船艇编队跨越水域复杂的两个海区、一个内河水系,连续昼夜航行100多小时,顺利完成多个航空兵部队的航空油料输送任务。
10月29日清晨,硝烟乍起。我交通枢纽遭“敌”空袭。警报声中,利用“敌”空袭间隙,空军某水运大队船艇分队满载战备物资迅速驶抵码头。 江海水域交接处,大吨位沿海船艇与小吨位内河船艇正在进行装卸油料运输保障演练。某航空兵场站短时间内耗油突增,小吨位船艇不能满足需求,大吨位船艇又无法进入内河航道。这时,大小吨位船艇过驳转运,相当于将油库向机场搬近了,及时保障战鹰持续升空作战。 演习现场,大队长谢军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积极探索船艇在江海互通水域实施运输接驳保障新路子。
突然,猛烈的炮火袭来,海面上溅起惊天水柱,部分船艇躲闪不及遭到程度不同的损伤。只见船艇官兵迅速按照抢修预案,有条不紊地进行抢修,数十分钟后,船艇编队继续前进。 “提高高技术条件下船艇综合运输能力,人才是关键。”谢军说,针对船艇部队专业分类多的特点,他们下大力气抓好各级各类专业人员带战术背景的勤务训练,把训练融入到执行重大演练任务和运输保障活动之中。与此同时,他们加大生疏复杂航区、综合课目的训练力度,提高船艇部队的应急输送保障能力。 在急促的警报声中,一场复杂陌生水道的“全天候连续航渡”训练正在进行,船艇重点实施了紧急装卸、轮队编组、全天候航行等课目训练,并进行了夜航、密集水道航行等高难课目演练。 站立在船头,大队领导介绍说:“目前我们90%以上的船艇干部均能在华南各种复杂水域熟练驾控编制内的各型船艇,具备了‘战时能多岗位、跨专业应急替补’的能力。” “油料被称为战鹰血液,船艇则有‘水上活动油库’之称。”当船艇行驶到右江狭窄水域时,江滩因水浅裸露,船艇官兵们背着缆绳拖油船前行。为保证航油安全,他们夜宿荒无人烟处,十几天的航行不使用明火。 (谭洁沈玲)
翼船“飞”巡兴凯湖
10月25日清晨,薄雾笼罩的兴凯湖波平浪静。沈阳军区某边防巡逻艇大队军港内,某新型地效翼船像一名整装待发的勇士,傲然挺立在水面上。
“机械系统一切正常!”“电气仪表一切正常!” “湖面风力1级,风向东南,浪高0.3米,气温10摄氏度,能见度良好,备航完毕,请指示!” “出航!”随着一阵马达的轰鸣,某新型地效翼船犹如离弦之箭,劈波斩浪,驶向千里界湖。
美丽的兴凯湖浩若大海,是中俄边境最大的界湖。沈阳军区某边防巡逻艇大队官兵,驾驶着我军第一艘可执行水上任务的某新型地效翼船,巡航在千里界湖上。
地效翼船是一种先进的水面巡逻工具,因为它在水上飞行,官兵都亲切地叫它“飞船”。去年8月,“飞船”正式在这个边防巡逻艇大队列装。一同登船巡航的大队政委姜涛告诉记者:“这‘飞船’不但快,而且平稳,你一点也不用担心。” 总控制室里,技师徐小山向记者介绍说,现在“飞船”处于入水后起飞前的浮航状态,浮航中对“飞船”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水上测试和检验,一切正常后“飞船”即可起飞。一组组数据传回“飞船”总控制室,各种指示灯不停地闪烁。 “浮航正常,请求起飞!”“起飞!”驾驶员张勇一按拉升按钮,船艏在掀起的雾浪中腾空而起,“飞船”瞬间飞离水面。
随着高度的攀升,视线越来越开阔,水天一色的兴凯湖在艳阳下白茫茫一片。船上的水兵们拿着望远镜,正在紧张地警戒巡视。“东南方向约5公里×号界标附近发现可疑船只,请指示!”指导员王华昌迅速向雷达站总控制中心报告。驾驶员张勇加大油门,并拉响战斗警报,水兵们一个个迅速奔入战位。“飞船”风驰电掣般向目标水域前进,不到2分钟就抵达越界捕鱼的渔船附近,渔船只得掉头返往内湖。姜涛告诉记者,兴凯湖大白鱼名闻天下,当地渔民常常有越界捕鱼现象。以前受气候、风浪和湖底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常规的巡逻艇不适合在湖内巡逻执勤,而“飞船”机动性好,具备超低空飞行能力,自从列装后,渔民越境捕鱼的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