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一阵细雨过去,阳光洒满东莞北隅社区的榕树头,这株数百年树龄的大榕树遮天蔽日,给社区的老人们盖下一间“广厦”。上百名老人分成几拨,都在探头张望着人群中间的一个木盆。每个木盆里,都在上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厮杀。
“角斗士”是小小的蟋蟀,它们在“战斗”,胜者将为主人赢得荣耀,败者则会被无情地遗弃,成为鸡喙下的佳肴。
鼠须抚扫激起战斗欲望
据北隅社区的耆宿们说,该社区斗蟋蟀的历史已经有几百年了。60多岁的张伯说,在他孩提时,榕树下就有成群的人斗蟋蟀,不过那时多是小孩在玩,蟋蟀也是自己抓的。现在斗蟋蟀的则多是老人,在这里娱乐身心。一名90多岁的老伯天天都在榕树头下玩,他的身体很好,经常像孩子一样跟人开玩笑。旁边的老人都证实,壮年的小伙子掰手腕还经常输给他。因为玩的人多,小贩们便闻风而来。
小贩们贩卖的蟋蟀都是刚抓回来的,还不能马上上战场,买回去后最少要养四五十天。蟋蟀“吃饭”很不讲究,米饭粒、花生屑、草籽都可以,很好养。当然,要想培养出能征善战的硬汉,伙食上就要考究了。
母蟋蟀不能打架,但也有人买。据说,如果在公蟋蟀上场角斗之前让它和母蟋蟀交配一次,它会精神抖擞。有老人打趣说:“大概觉得留下了后人,没什么牵挂了。”
开打之前,还要用一支形似毛笔的刷子挠一挠蟋蟀的全身。这支“毛笔”的笔毫是用老鼠须或黄牛耳朵里的毛制成的,据说特殊的气味能刺激蟋蟀的战斗欲望。主人们一丝不苟地执行这些仪式,因为一战定生死,只要打输一次,蟋蟀必然伤痕累累,甚至头和大腿都被对方咬下,完全没有了价值。
记者采访到尾声,两只蟋蟀刚刚开打,突然一阵大雨浇下来,人们慌忙躲避,这两只蟋蟀也结束了生死决斗,其中的弱者逃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