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白鹭洲花鸟市场上叮—叮—当—当的声响此起彼伏,金铃子、大小黄铃金钟这些最受追捧的“百日虫”集中上市让市场变得更清脆了,新老主顾买它们回家就为听个响儿找个乐子。
不过今年的虫价普遍上涨,去年最低七毛钱的黄铃涨到了1元钱,或许在9月中旬集中上市时会有小幅下调。不过记者走访发现市场上老牌的马老太、褚记鸣虫行的生意还是很火爆。
饭碗没有指尖大
南京人有玩鸣虫的喜好,尤其是文化人,觉得玩蟋蟀有涉赌之嫌,不如文弱的鸣虫来得高雅。
褚记鸣虫行老板褚玉兵告诉记者,在南京最受欢迎的始终是一两元钱的金铃子,大概也只有它在南京能找到,别的大多来自黄山,金铃子叫起来“丁-零-零”的响儿,叫得好的一天能累积到四五个小时。不过伺候它可是个细活,米粥、南瓜、苹果、梨、荸荠等这些要交替着喂,小虫才长得好,和给人做饭不一样,它的一顿饭就是一粒米或一粒南瓜。
开家鸣虫行可不容易,为了伺候好几百只虫,褚玉兵一家早上5点就要爬起来,给每只虫换食,得像整理鸡蛋一样轻拿轻放,一忙就是半天,还得把换下来的小碗逐一洗干净。
这碗可够小的,还没有小拇指尖儿大,只能装几粒米。
鸣虫价格9月走低
说到价格,老主顾们有点不乐意,自从10年前鸣虫成为商品,价格一直在上涨,尤其是黄山地区出产的大小黄铃、金钟,批发价每年都会涨个几毛钱。
记者打探了要价,金铃子1元钱,长须的卖到3元,大黄铃2元,长须的4元,再贵一些的是金钟和松铃,每只要价5元。
褚玉兵分析说,涨价最直接的原因还是玩虫的人越来越多,经营鸣虫10年,他发现主顾从最初的老南京扩大到各个行业,各个年龄段,“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太快,生态环境也变了,静下来听听虫鸣,压力能缓解不少,还挺怀旧。”
他还告诉记者,在黄山山区,鸣虫形成产业,有捕虫的,有搞批发的,还有搞养殖的,野生资源越来越少,而农村劳动力价格在上升,鸣虫涨价在所难免。
不过到了9月中旬鸣虫大量上市时,市场上能有10多个品种,价格自然会低些。 别让金钟彻夜弹琴
看看有你喜欢的鸣虫吗?大黄铃,它是鸣虫之王,产自黄山地区,须长者能达到4厘米,不过价格也不低,养它可得注意了,万万不要喂梨,梨的糖分高,黏乎乎的会把长须折断。请注意,大黄铃要独居一室。
小黄铃,只有蚂蚁大小,叫起来“齐——齐——齐”的,别嫌弃它个头儿小,深秋的野外,大多数鸣虫衰亡时,它还叫得欢呢。
金铃子,在江浙沪地区最受欢迎,天凉后可以把两三只雄的和一只雌的放在一起,雄虫一受刺激叫得就更欢了。
有“银琵琶’之称的金钟叫起来“淅-沥”、“淅-沥”的,养它可千万不能“男女混合”,否则雄性会忙着追逐雌性,整夜里“弹琴”,也许要不了一昼夜就“过劳死”了。
不过行家们提醒说,鸣虫买回家会有三五天的适应期,它们换了环境就不叫了,得耐心点。
百日虫能活半年
都说鸣虫是百日虫,深秋一场霜降后就杳无声息了,但记者了解到,家养的鸣虫衣食无忧能叫到11月底,南京的老玩家甚至能让鸣虫越冬,直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时。
不过从11月开始,大量人工繁殖的鸣虫和冬蝈蝈就一起上市了,刚好补了缺,这也是一年中鸣虫店生意最好的时候:黯淡的冬季喜好鸣虫的玩家们都来鸣虫店买人工反季节繁殖的虫子,类似于反季节蔬菜。
据了解,到那时最受欢迎的还是冬蝈蝈,南京市场上销售的反季节蝈蝈主要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一带的家庭作坊,行话叫“份虫子”,一般都是祖传手艺,一家几代人全靠每年份虫子吃饭,因此手艺从不外传。
您要是大冷天听到蝈蝈的叫声,别认为那就是手机铃声,人工繁殖的蝈蝈在南京卖出过1200元的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