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人民大会堂开幕的第四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首次提出了创新型国家的概念,明确未来我国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战略,进一步发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大作用。
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元看来,成为创新型国家要有一个度量和体系。我国是按照四个方面来进行测量的: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总量的比重;对外国技术的依存度;一个国家的专利总量、论文总量;广义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就是在整个GDP的增长过程中,扣除了资本的贡献、扣除劳动力的贡献等因素之后,剩下的那一块广义的科技贡献率。“从以上四个方面来讲,我们的差距都是不小的。”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
王元介绍,2004年我国研发投入比例占到GDP总量的1.23%,而发达国家对于研发投入的比例大概占到GDP的2.6%~2.7%左右,甚至达3%,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之上。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历史上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最高是1960年的2.32%,以后逐年下降,到1998年为0.69%,2000年以后有所回升,但与我国有关法规规定的1.5%还有差距。
值得关注的是,企业投入研发的比例在逐渐增加,2000年超过了50%,2004年达到66%左右。王元认为,这说明在整个研发投入的动力机制中,增长的基础在发生变化,企业作为一种追逐利润的主体,愿意将钱投入到创新活动中来。这种社会研发投入比重增加,是一个十分重大的信号。
其次,数据显示,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特别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我国占固定资产投资40%左右的设备投资中,有60%以上要靠进口来满足,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而在重点领域特别是国防领域的对外技术依赖,会对国家安全构成严峻挑战。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穆荣平认为,对外技术依存度居高不下,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产业总体技术发展水平较低的现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内还没有形成“注重创新能力建设”和“保障创新领先者权益”的政策环境。需要在鼓励企业增加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投入的同时,以重大创新任务带动创新能力建设,从而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不论是投入水平和对外技术依存度,还是专利论文数量、科技进步贡献率,这些方面要赶超世界水平,都需要政府充分发挥作用,加大政策引导力度,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
就此,王元特别提到,这次科技大会与前几次的区别就在于,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进行职能的转变。因此在整个科技体制改革过程当中,政府要明确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未来的科技中长期规划当中,政府的职能在科学计划的安排、科技资源的配置,以及资源配置的机制等方面都会发生非常重大的变化。
另外,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大型科研装备利用率只有25%,而发达国家则达到170%~200%。针对我国目前创新基础条件资源短缺与浪费现象并存的问题,穆荣平指出,共享创新资源是缓解短缺矛盾的唯一选择。
政府在配置资源时,穆荣平建议,一方面要加强重大创新基础设施的前瞻布局与合理规划;另一方面要加强资源管理,鼓励共建共享创新基础条件平台,特别要注重采用市场机制调节。此外,要打破目前小而全的“小生产”创新模式,注意围绕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搭建创新平台。
此次科技大会还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