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计”开始直面“民生”。
2006年3月,“两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作为“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民生话题成为举国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两会”召开之前,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纷纷对老百姓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贫富差距、住房难等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都获得高额票数;
今年“两会”代表的提案和议案中,有关民生话题的占了相当高的比重,内容也更为具体和翔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更具民生色彩。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35页、2万余字的篇幅,紧扣国计民生,彰显政府责任,传递了以民为本、科学发展的新信号。如报告提到“投入”的有20处、“支出”有8处,主要涉及新农村建设、教育、医疗、就业、环保、生态、安全生产等与人民生活有着最为直接联系的相关话题。而人民网的专题策划――《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列出了《报告》中关系中国未来五年的八大关键词,其中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词就有五个:新农村建设、物价调控、社会保障、教育、医疗。
审查和批准“十一五”规划纲要是今年“两会”的一项重要议程和会议内容。作为中国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节奏的“治国大计”,从“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不难看出,与普通民众利益攸关的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首次被浓墨重彩地提了出来。中国“国计”开始直面“民生”。
3月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副主任朱之鑫在人民大会堂一楼新闻发布厅就“十一五”规划纲要回答中外记者提问。马凯指出,“十一五”规划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规划,因为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要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
对“十一五”规划当中确定的指标,马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马凯指出,《纲要》第三章描述了九个方面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全篇定量的指标一共有39个,其中最主要的指标是在第三章的专栏二,一共有22个指标。这22个指标非常有特点,反映经济增长的只有2个,反映经济结构的有4个,反映人口、资源、环境的有8个,反映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的有8个。指标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的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两大战略思想为指导的“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在未来的五年里,是一个广泛惠及民生的进程,它将与我们每一个人,心心相印,息息相关。
九大“民生指标”
勾画五年后百姓生活
2006年3月5日,“十一五”规划纲要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和批准。在这本厚达90页的草案文本里,一个个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字,构成一个个闪亮的“民生指标”,勾勒了五年后中国百姓的生活前景。
让1亿农民喝上干净水
[民生指标] 解决1亿农村居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和血吸虫病区、微生物超标等水质不达标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问题。
百姓出行更便捷
[民生指标] 建设铁路客运专线7000公里,公路里程达到23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万公里。
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民生指标]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达到20%。
没钱的孩子也能上学
[民生指标] 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从8.5年提高到9年。努力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特别是女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和贫困家庭学生的辍学率。
就业:惠及9000万百姓的大目标
[民生指标] 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
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将有较大提高
[民生指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到2010年分别达到13390元和4150元。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民生指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从目前的23.5%提高到80%以上。
不能再要“带血的煤”
[民生指标] 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5%,工矿商贸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5%。
约束性指标凸显政府责任
[民生指标]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22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有8个是约束性的。人大代表指出,这些约束性指标是政府的承诺,凸显了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责任。这8大约束性指标集中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公共服务人民生活两大类别中,分别是:
――“十一五”时期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6亿人;
――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
――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森林覆盖率达到20%;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2.232亿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