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陈村
基本信息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页码:347 页码
·出版日:2001年
·ISBN:7805319979
·条码:9787805319971
·版次:2002年1月第3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在执着的探索中,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既能尊重他人的成果,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领异标新,走进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功利性阅读是需要的,但绝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多读经典作品,才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这已是形成共识了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经典的醇香,从功利阅读向经典阅读回归。根据有关方面对学生阅读倾向的调查,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是学生朋友们最乐于阅读的对象之一。学生朋友们喜爱大作家,大作家也乐意为学生朋友们提供更多的方便和更可口的精神食粮。为了更贴近学生朋友,本丛书选择了五位作家都是学生朋友们非常喜爱的,以适合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口味为标准亲自先定了每本书的篇目,并撰写了序言。本书作家陈村的小说一类主要是对亲历的知青生活的描写,采用"我"作为叙述者,表达对农村和农民的复杂情感。另一类是对普通人生世事的描摹,在凡人对外物的无助的情境下展现人的自尊与自卑的交织心理,显露他对人生的忧思。晚近的小说有较强的实验意识,但仍保持着对现实生存状况的个人关怀。
作者简介
陈村(男),生于1954年,原名杨遗华,上海人,回族。1971年底到安徽农村插队。1975年病退回沪,进街道里弄生产组做工。1978年初入上海师范大学政教系专科学习,毕业后到上海市政二公司工作。1979年发表处女作小说《两代人》,步入文坛。1985年加入中国作协,同年调作协上海分会从事专业创作至今。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走通大度河》、《少男少女一共七个》、《蓝旗》等,长篇小说《住读生》、《从前》、《鲜花和》等。
媒体推荐
自序
我挑出过去和现在写的一些文章编作一本新书。
转眼,当作家已二十多年,书也出了二十多本。我在这些书上花去了半生。回头再看,疑惑是否犯得着,但写字的时候不这么想。我虽然不会打麻将,却像打牌一样兢兢业业,把牌摸来摸去,一个字一个字地堆积。出一本书便可看作和了一次,所赢不多,讨个兴头而已。高手见了是要取笑的,名之“垃圾和”。是也,我就是在沙里淘金浑水摸鱼吧。人生不做点什么,不敲敲打打缝缝补补,漫长的日子怎么打发呢?
我也不能在马路上拦着路人聊天,也不能随意走进别人的家中,也不能庄生梦蝶。我在书中和人聊天吧,让书走进别人的家,让书化蝶。
再过多少年,这种叫书的东西大概要绝种了。有人从地里挖出半本陈村的书,不认识,去请教古文专家。问,这是什么东西?专家拍了拍,翻一翻,说,书也。又问,书是千什么的?专家说,书乃是那种由闲人写出来让大家有闲的时候看着玩玩的东西。那人疑惑地问,这有什么好看好玩?专家又翻了翻,没看出有什么好看,但故作高深地说,真是好看啊,写得太好了!只可惜你们看不懂。
书的将来就这么败坏了。为此,我诉诸今天的读者。无论对作者还是读者,生活在有书的今天是莫大的幸福。
陈 村
2001年7月9日
编辑推荐
在执着的探索中,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既能尊重他人的成果,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领异标新,走进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目录
编辑部报告
自序
为新千年喝彩
我的城市
想象上海
另一个上海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到青岛是一定要去崂山的。崂山向来以道士著称,近来以水闻名,称之为矿泉。多年前,曾经到彼一游。崂山很大,山头多多,上山有路数条,上次游的是哪条线我一点都记不起了。记得的只是走了很长的山路,走到头,见一个不大的瀑布落入一池清水。记得回程时的冷。今天又来,青岛晚报的李洁告诉说,道观人多,溪流人寡,问我何去何从。我不爱凑人多的热闹,就北九水吧。
那路十分地好走。在胶东半岛,路总是很好的。上山的路居然是白色路面,一路平平地转上去,车的右边就是北九水的外九水了。夏天看水,别有一番清凉。既称九水,我便自作聪明地以为有九条溪水在此汇合。谁知不对,是同一条水弯了九道湾,正如上海的九曲桥。中国的
汉字真是非常狡猾。
植被丰富,空气鲜洁,一水一水地数过去,经过一个漂亮的水库,到了九水。那是游人聚散之地,有小小的热闹。在此可住人,可停车,也有饭吃。吃饭。饭桌上有山里的野菜多味,果然比人所种植的要粗口,然而嚼得出清爽。常言道,家花不如野花香,谁知道家菜也不如野菜的。被戏称为山大王的老阎频频劝酒,一问,这酒真是崂山水酿的。
游泳去,人说是洗矿泉澡,真是想一想也很奢侈。水清到无可再清了,皮肤就滑了起来。买个救生圈,将我的天天端上去,她欢天喜地的,不再说“也(热)死了”,手舞足蹈,不料翻了船。我动员她上岸,她偏不肯,还要浮,还要漂。
等到游人下山了,我们上山。我说服天天守着那位病酒的小姐,和李洁等人走也。一行四人,沿着内九水边的石梯拾级而上。太阳西斜,景色渐渐显出层次。我寻来一支竹杖,可惜少了芒鞋,也没有穿林打叶的细雨。这样的山路我行过许多了,想当年,总是在溪中的乱石里胡攀瞎走的,现在温顺地回到了蹬道上,还要竹杖,还要出汗,大有今不如昔之感。然而爬山毕竟比爬楼梯有趣多了。走走停停,看看山景,李洁请我吃碗海石花的凉粉,滋味绝好。渴了俯身喝口溪水,水是甜的。这水灌到瓶里就叫矿泉,说是液体白金,此刻免费。
拐过了最后一道弯,恍然大悟,这就是我当年爬过的崂山耶!走来走去又走到老路上了。老路真是非常可怕,总在什么地方等着我呢。在这边的凉亭里,我曾扯开嗓子代一个小孩叫卖凉粉,此刻,凉亭里的汉子正在收摊。游人极少,潮音瀑寂寞地垂落,轰然作响。在它的前面,我曾为当时的妻子拍照。今日无妻,我脱了鞋,走进水中,水是冷的。又半卧在大石上,拍拍石头,石头是硬的。
回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