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能源相关优惠政策出台,各种利好消息扑面而来。据悉我国目前已有近10款新能源汽车拿到了“准生证”,一批新能源汽车包括“零排放”纯电动汽车将陆续上市。在这近10款新能源汽车中,不乏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身影。这一系列的利好政策让我们似乎看到了新能源汽车未来产业化前景一片光明。
新能源车只是“前哨战” 取代传统汽车尚待时日
然而,资深汽车评论人李安定日前就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撰文指出:新能源车的研发进程还只是“前哨战”,新能源车全面取代传统汽车尚待时日。他认为虽然我国在磷酸铁锂电池方面的技术突破,激发了纯电动汽车的开发热情,从电动车到氢燃料电池车的研发在我国已经取得很大突破,但是许多涉及安全、污染、可靠性方面的关键技术还有待完善。
业内动力专家杨嘉林提出:找到可以大规模提供的新能源,开发这种新能源大规模供应,最后才是通过新能源车利用新能源。单纯在某种新能源车技术上实现突破,甚至成功地示范运行并不难,难的是清洁新能源的供应规模。如果新能源大规模供应没有建立起来,就匆忙推行新能源车的产业化,无疑是把汽车企业置于危险的境地。
“弯道超车”岂非易事? 试看比亚迪“全球首款”
比亚迪因电动汽车技术领跑全球而被媒体称为“弯道超车”,但从客观角度看,比亚迪“超车”尚未板上钉钉。首先,中国虽然在传统汽车方面具有大规模生产的能力,但还没有掌握突破性的核心技术;其次,电动汽车市场自身仍面临一些问题,只有解决后,才能进入下一发展阶段。这些都有待于时间、条件的配合。
据不少报纸报道:比亚迪提出的DM(双模式)电动汽车解决方案是目前最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新能源车。因为DM电动汽车综合了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两种新能源解决方案的特点,规避了传统意义上纯电动汽车发展受制于充电网点建设的难题。也有很多报道甚至说F3DM是唯一可以摆脱专业充电站,而采用家用插座充电就行的新能源车。因此,比亚迪将F3DM双模电动车定位为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新能源汽车。
但专家却质疑,比亚迪早在2006年宣称推出全球首款铁电池,后又在2008年公开承认“铁电池就是公众所说的磷酸铁锂电池,且目前专利没有还待向国外购买”。现在又趁着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之风,宣布F3DM是“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新能源汽车”。
对此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电动车专家陈全世表示:“虽然比亚迪一再强调双模动力与混合动力的区别,插入式充电是处于世界前沿的技术。但双模动力其实就是混合动力,而插入式充电技术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已经研发出来,90年代便有样车问世,归根结底,比亚迪的技术还是落在了欧美和日本一些汽车企业的后面。”
值得一提的是,上一次比亚迪为了“全球首款”的虚荣偷换概念将“磷酸铁锂电池”说成是“铁电池”,此次又故技重施,将业界通称的“插入式充电技术”换成了“不依赖专业充电站”或“家用插座充电”。
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针对新浪记者关于比亚迪F3DM到底性能如何的问题表示:光坐不行,(比亚迪F3DM)这个车光坐我没感觉。因为它在北京的研讨会我参加了,机场附近有一个什么试车场,跑了一圈,就几百米,我也不知道它的续航多远,反正跑过几百米,速度也可以。由于是双模,就更感觉不到,也可能我跑的这一段全是汽油机,我弄不清,看了不知道。并且那个车上的仪表也不像那样,明确的这是电机控制,这是汽油机控制,或者是混合控制,没有这个东西,所以没法断定它跑得这么好,到底是电机起作用,还是汽油机起作用,我不能乱说。
基于此,有汽车专家悲观地认为比亚迪电动车的市场化还需要至少20年。看来国内大炒新能源概念的汽车企业要想实现“弯道超车”远非易事,这个“看上去很美”的美好愿景也并不那么容易实现。对于新能源车,车企们心里肯定都明白,那只是一个长远的目标。